首頁>健康>

一、典籍摘要:

《別錄》:“止毒痢。”

《藥性論》:“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齒痛,主項下瘤癧。主百骨節痛。”

《國藥詮證》:“白頭翁之治痢,其效在燥而不在溫或寒。凡利由腸必挾溼而失其收縮之力,故不問寒熱,溼重皆當用燥溼收縮之藥。白頭翁以燥腸溼見長,故為治痢之要藥。”

《藥性本草》:“治痢疾腹痛,齒痛,百節骨痛。”

《神農本草經》:“味苦,溫。主溫瘧,狂易,寒熱,癥瘕,積聚,癭氣,逐血,止痛,療金瘡。”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味苦,溫,無毒、有毒。主治溫瘧,狂易寒熱,癥瘕積聚,癭氣,逐血,止痛,治金瘡,鼻衄。”

《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味苦,性溫,有小毒,入心、腎二經。主溫瘧發狂,癥瘕積聚,癭瘤瘰癧,金瘡鼻衄,齒痛,腹痛,骨痛,赤毒痢下,男子陰疝偏腫,小兒頭禿羶腥。”

“白頭翁味苦,本入心經。《經》曰腎欲堅,急入苦以堅之,故又入腎。溫瘧等證,無非水衰火旺,故治之。”

《長沙藥解》黃元御:“味苦,性寒,入足少陽膽、足厥陰肝經。清下熱而止利,解鬱蒸而涼血。”

《本草備要》:"治禿瘡、瘰癧、疝瘕、血痔、偏墜,明目,消疣。"

《綱目拾遺》:"去腸垢,消積滯。"

二、現代研究:

成分:主含白頭翁皁苷、白頭翁素、白樺脂酸、原白頭翁素、胡蘿蔔苷等。

作用:本有抗阿米巴原蟲、抗陰道滴蟲、抗菌、抗病毒、抗癌、鎮靜、鎮痛、抗痙攣等作用。

藥理:白頭翁煎劑及其皁武都能抑制溶組織阿米巴原蟲的生長,但需大劑量;其浸膏和粉劑能殺滅陰道滴蟲,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流感病毒及少數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白頭翁鮮莖葉的汁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春夏補陽,秋冬補陰",8種食物要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