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人上了年紀,視力逐漸下降,多數人認為是老花眼。但有大部分老人是眼底病。

最近,鄰居家張大爺,58歲,一天早上醒來後感覺眼前一片漆黑,他一下茫然了,心想眼花好多年了,只是視力下降,看近處模糊,遠處還是能看清。今天怎麼就看不見了呢?揉了眼睛,感覺不舒服,過了一會,眼睛又能看見了,只是比原來模糊。趕緊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眼底病。進一步檢查,發現有心梗塞。

老人有5年高血壓病史,血糖一直偏高,血脂也高。而且常年抽菸。年輕時每天1-2包香菸,50歲以後每天還要抽半包。幾乎每天都要喝酒,年輕時一次可以喝一斤白酒不醉。近幾年每天晚上最少喝二兩,有時喝半斤,下酒菜喜歡吃油炸花生米和豬頭肉,很少吃素菜,說素菜不香沒胃口。

老花眼與眼底病有什麼不同?

據醫生介紹,老花眼醫學上又稱老視,是一種生理現象,近距離閱讀或視物困難欠佳。有的人45歲以上出現,有的人50歲以後出現。不是病,也不屬於眼的屈光不正,而是身體開始衰老的訊號之一。

人隨著年齡增長,眼球晶狀體逐漸硬化、增厚,而且眼部肌肉的調節能力也隨之減退,導致變焦能力降低。當看近物時,由於影像投射在視網膜時無法完全聚焦,看近距離的物件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眼睛老花的度數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一般是按照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遞增。大多數本身眼睛屈光狀況良好,也就是無近視、遠視的人,45歲時眼睛老花度數通常為100度,55歲提高到200度,到了60歲左右,度數會增至250度到300度,此後眼睛老花度數一般不再加深。

眼底通常是指眼球的內部襯裡,包括視網膜、視盤和黃斑,是人體惟一能直接看到血液迴圈的微迴圈的部分。臨床上眼底疾病包括視網膜、視盤和脈絡膜、視神經的疾病統以及玻璃體病變,必須通過相關的檢查儀器來輔助診斷。

醫生根據老人的描述分析,由於平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導致眼底血管病變引起眼睛供血不足,突然出現短暫失明。醫生觀察上眼皮的面板,發現了一些黃色的脂肪瘤,趕緊檢查了血糖與血脂。檢測的化驗單證實患有高血脂症。醫生估計心血管可能有病變,檢查顯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且出現栓塞。這不僅僅是眼睛的疾病,而是心血管疾病。進一步檢查發現,腎功能不全,尿蛋白和肌酐都較高。

心血管疾病發病前,眼睛出現異常變化

醫生稱,心血管疾病發生前,人的眼睛常有一些異常,表現在:

1、角膜白環。角膜白環指的是黑眼球邊緣出現的一圈白色的環,又被稱為角膜老年環。老年人角膜白環是一種退行性病變,超過80歲以上的老年人幾乎都存在這種情況。據資料統計,有10.7%的30歲以上年輕人群也存在角膜白環。因為血液中的脂類物質過度堆積,破壞了角膜血管的內皮屏障,使得大量的脂質滲透進角膜基質和角鞏膜交界處。研究顯示,角膜白環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在青中年人群出現角膜白環,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先兆之一。

2、眼部“小中風”。有部分腦中風的患者在發病之前,會出現單眼或雙眼突然看不清東西,可能是一過性的黑曚,也可能是看不清眼前某一側的物體,或者出現視物重影等。很多人認為是人老了眼花,會忽視這些腦血管病前兆,或者是出現眼部症狀去看眼科,結果越治越重。這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引起的眼部症狀,也就是眼部小中風。在出現小中風後的一週內,有7%到10%的概率會出現中風,而有半數以上的中風患者在發病之前都有過小中風的發生。

3、眼睛充血。眼睛的結膜上佈滿了毛細血管,如果這些血管發生了破裂,就會有充血的現象,一般情況下沒有明顯的原因。但是患有嚴重高血壓或者是血小板缺乏等疾病的時候,也會出現眼結膜充血。

吸菸引起心血管病變,發生心臟病或猝死

9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心臟聯盟和澳洲紐卡斯爾大學聯合釋出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190萬人死於菸草引起的心臟病。在短短的20年間增加了20多萬。有五分之一的心臟病死亡是由菸草引起的。

研究表明,每天只吸一支菸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是每天至少吸20支菸的人的一半。二手菸暴露也是導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2017年,全球有估計38.2萬人由於二手菸暴露而引發冠心病死亡,佔冠心病總死亡人數的4.3%,是死於二手菸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中國45歲以下年輕人群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心血管病死亡都歸於吸菸。使用電子煙會引發高血壓,從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專家稱,只要在公共場所減少二手菸暴露,急性心肌梗死一年減少發作30%-40%。戒菸帶來的健康效益,可在數小時內顯現並持續到此後的數十年。戒菸15年後,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可降至與從未吸過煙的人相同。如果吸菸者立即戒菸,一年完全戒菸後,他們患心臟病的風險將降低50%。

飲酒導致的心血管疾病存在爭議

有報道顯示,飲酒與冠心病死亡率呈U型關係,並認為輕中度飲酒可以減少患心病的死亡。也有研究結果顯示,輕中度飲酒並不增加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而大量飲酒則使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危險顯著的增加。

有研究稱,酒精攝入量對於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劑量相關性。每天酒精攝入大於50克者,發生心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長期大量飲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進而導致血流調節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壓、高血脂,使心腦血管病更容易發生。小量飲酒有益,大量飲酒有害。

由於飲酒本身增加高血壓、肝硬化、胃癌、心肌損傷和意外事故的總死亡率意外,過量飲酒還會帶來一些精神、交通以及社會治安等問題。不提倡通過少量飲酒來預防冠心病的危險。

糖尿病併發腎病導致尿毒症,防治本病重點在控制飲食

據有關研究顯示,糖尿病腎病、高血壓併發腎臟病變是人發生尿毒症的主要成因。2007年美國腎臟基金會(NKF)表示,慢性腎衰竭患者,如果能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可以有效延緩腎臟功能惡化。

只有有效控制飲食,減輕腎臟負擔,才可能停止或延緩腎功能衰退的速度。事實上,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大部分也富含油脂,需要油脂與調料烹調。在減少豆魚肉蛋類食物攝取的同時,也無意間減少了油脂的攝取量和烹呼叫油,長期食用這類食物容易導致慢性腎病患者體重減輕、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腎病如果有其他併發症,比如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將會加重腎功能衰退。這時需要補充1-2種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以保證熱量足夠,要讓吃進去的蛋白質能在體內被有效利用。慢病腎病患者的飲食原則:一是充分而且足夠的熱量攝入:維持正常體重,並讓蛋白質在體內能有效利用。如果食物中的熱量攝入不夠,身體會逐漸消瘦,這說明身體組織的蛋白質被分解用來補充能量,由此產生的含氮廢物會加重腎臟負擔。因為吃的食物不足易引起的營養不良、血清白蛋白偏低,會影響疾病的治療,反而得不償失。

二是限制蛋白質攝入,減少體內”尿毒”、代謝性紊亂的發生,以延緩腎功能衰竭。過多的蛋白質經過身體利用後會產生過多的含氮廢物,增加腎臟的負擔,而且生病的腎臟無法將這些多餘的含氮廢物排出體外,而堆積在血液中,引發中毒現象,如尿毒症。如果蛋白質吃少了,身體會自行去分解人體組織內的蛋白質去補充,同樣會產生過多的含氮廢物,增加腎臟負擔。

慢性腎病的患者,不管是糖尿病腎病,還是高血壓併發腎病,都需要攝取“適量”高品質的蛋白質來維持身體的需要。

情緒抑鬱精神緊張易誘發心臟病

一些研究資料發現,一些情緒不好或者本身就含有疾病的人是非常常見的,這些人因為長期的存在抑鬱以及憤怒和各方面的壓力,導致他們會很容易激發身體中的各種的致病性的心臟病。焦慮是和肥胖、高血壓、高血脂有相同的危害的,這些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而緊張、挫折以及悲傷等急慢性精神壓力,會誘發心肌缺血,最終導致冠心病的危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儘量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平和的心態。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有抑鬱症的人,這塊一定是硬的,又冷又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