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量喝酒,有益健康?
錯了!可以說錯在酒!
2018年8月,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刊文指出:喝酒直接導致了全球280萬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飲酒水平是“0”,即滴酒不沾也比少量飲酒風險更低。
所以,我們還是遵循古人康熙的建議——戒酒!
訓曰:朕自幼不喜飲酒,然能飲而不飲。平日膳後或遇年節筵宴之日,止小杯一杯。人有點酒不聞者,是天性不能飲也。如朕之能飲而不飲,始為誠不飲者。大抵嗜酒則心志為其所亂而昏昧,或致疾病,實非有益於人之物。故夏先後以旨酒為深戒也。
2.晨起涼白開,喝走血栓
錯了!
——其要害在於一個“涼”!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學院副院長賀娟解釋:“晨起喝涼白開水,會大傷人體下焦陽氣。”不但如此,還會傷及五臟——胃腸道與脾肺!冷水導致,胃黏膜收縮,嚴重會導致胃病腹瀉等;冷水傷脾,長期則會有食慾下降、消瘦等現象;冷水傷肺,長期則會出現咳嗽痰。
因此建議,遵從自己的感覺,早晨喝溫開水!
3.趁熱吃,對腸胃更好
錯了!錯不在於“熱“而在於,要多麼熱!
2016年6月,《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而人的食道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
因此,建議,最好控制在40℃左右,剛出鍋的菜啊晾涼了再吃,剛沏好的茶,不要吃!
4.天天五穀雜糧,遠離三高?
錯了!錯不在五穀,而在適量!
穀物類食物攝取過多,就會形成一層屏障,導致鐵元素無法進入細胞,造成流失,誘發缺鐵性貧血。因此,要結合自己的體質選擇飲食。對於胃腸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或者兒童,少吃粗糧做到精細結合。
5.多吃水果身體好
錯了!錯不在水果,仍在於應該因人而異。
因為我們的脾胃喜歡溫暖,有了溫度才能消化食物,運化營養。水果生冷,生冷則傷害脾胃,前文已經提及!
所以《本草新編》說:
“夫人生於火,不聞生於寒也”
“從來脾胃喜溫,而不喜寒??胃寒則脾亦寒。脾胃既寒,又何以蒸腐水谷哉。”
以上貌似科學的“健康建議”害了很多中老年人,重要的原因在於不科學——不講究因人而異,不遵循脾胃的習性,不堅持定量,好習慣要建立科學道理之上,尤其是中、西醫科學道理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