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經常性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早醒,有的甚至徹夜難眠。長此以往,會對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的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嚴重損害身心健康,嚴重長期失眠如何調理臨床試驗表明RSHWHO快眠促進放鬆,抗壓,集中注意力,提高睡眠品質,增加深睡眠時間。我們發現,大多數睡眠障礙與焦慮性情緒和失眠後的心理暗示有關,還與不合理的睡眠行為有關,為此,嘗試用放鬆訓練和合理縮短病人床上時間來緩解失眠病人的焦慮性情緒和解除心理暗示形成的惡性迴圈,效果明顯。
從身心調理入手:
一旦出現失眠,不能單靠藥物控制,首先要從生活方式、飲食、運動與心理方面進行調理,效果不佳方可考慮藥物治療。
調整心理,順其自然。如果出現暫時性的失眠,往往剛躺下不久就開始擔心入睡問題,這樣反而因為擔心而加重失眠程度。所以,對失眠引起的症狀要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影響才會越來越小。
合理飲食,生活規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律有利於睡眠,要避免睡前飲用濃茶、飲食過飽、飲酒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晚飯後散步半小時,亦能促進睡眠。在臨睡前最好洗個熱水澡,可使全身放鬆易於入睡,或用熱水泡腳,也可促進睡眠。
環境適宜,堅持運動。適宜的環境有助於儘快進入睡眠狀態,臥室注意通通風,溫度適宜、避免出現各種噪音;舒適的床褥,柔軟的枕頭,厚薄適度的被子都有助於睡眠。此外,體力活動有助於正常睡眠。所以白天要保持一定量的體力活動,尤以規律性的運動更為重要。下午要有足夠時間的室外活動,以便接觸Sunny。
積極治病,謹慎用藥。人的組織器官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使得退行性疾病與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高。有些疾病可對睡眠構成不利影響,如前列腺增生、糖尿病、泌尿系統疾病引起的夜尿增多可擾亂睡眠;慢性肺部疾病造成的肺功能降低,通氣換氣不足易致失眠發生;另外,因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瘙癢也會顯著影響睡眠。因此,要注意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控制有關疾病,以減輕疾病所致失眠的發生。有些藥物在治療疾病時也能引起失眠,如常用的抗高血壓藥、利尿劑、甲狀腺藥物、類固醇和中樞興奮藥等,在服用期間應提高警惕,必要時進行藥物調整。
經絡按揉促睡眠:
按照傳統醫學的理論,失眠有許多病因。慢性失眠症是由於外感或內傷等病因,使心、肝、膽、脾、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心神不安,以致經常不得入寐的一種病症。
根據中醫經絡理論,可以用拇指按揉以下穴位:內關,神門,三陰交。內關穴位於掌心面,手腕橫紋上2寸(同身寸,即每個人自身大拇指的寬度為1寸,下同),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神門穴位於掌心面的手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三陰交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脛骨,它就在脛骨的後方。這3個穴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10分鐘,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根據中醫辨證的不同,還可以新增不同的按摩手法:如果是心情煩躁引起肝鬱化火型失眠,可以用手指揉擦腳掌心,即我們常說的湧泉穴。這樣可以引火下行,平抑肝火。如果是體質虛弱,屬心脾兩虛型,可以做摩腹手法。
具體方法是,躺在床上,用手掌心環繞神闕穴(即肚臍)做逆時針撫摸(注意一定要逆時針)。如果平時多表現面色潮紅,感覺手心發熱,多屬陰虛火旺型,可以揉捏太溪穴。太溪位於足內側,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拇指點按可以交通心腎,安心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