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中國人最講究食補,不管男女首先都會想到能進補的最佳之物是—“百草之王”人蔘。

人蔘多生長在東亞,尤其是寒冷的地區。以中中國人蔘的代表吉林長白山出品最為著名。此山的參質地最佳(野山參皁苷成分高),參屬於五加科,北中美洲則產花旗參,也是溫補的上品。人蔘具有明顯的強心作用,最顯著的作用是用於搶救心源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這也是古人認為人蔘有“起死回生”功效的道理。中國古代許多名著都寫到在皇家、大戶人家或者醫家常常提到食用和藥用人蔘的情況,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代表作之一的《檀香刑》描繪朝廷要犯遭受凌遲之刑的孫丙時,每逢上一些苦香的上好蔘湯,欲斷氣的囚犯竟然“呼吸不是那樣粗重了,脖子也能支撐住腦袋的重量了,嘴巴里不往外吐血了……”

小說里人參就是如此神奇呢!當然讚美人蔘的古代詩詞家不乏其人,我只查到最早描寫人蔘的詩為南北朝時樑代著名道教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所作,該詩描繪出了人蔘和靈芝的野生絕佳生態。原詩為《採人蔘》:

三丫五葉,背陽向陰。欲來尋我,椴樹相尋。

到了中國詩詞的巔峰時期,人蔘成為唐詩宋詞吟頌之物。名家陸龜蒙、皮日休、蘇軾等皆有形象的描寫。如皮日休在收到友人相贈人蔘後以詩答謝:

神草延年出道家,

是誰披露記三椏。

開時的定涵雲液,

劇後還應帶石花。

名士寄來消酒渴,

野人煎處撇泉華。

從今湯劑如相續,

不用金山焙上茶。

注:古代稱人蔘為神草。

古代帝王也有專吟人蔘詩詞的,最著名的當數大清一代帝王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他不止一次專寫人蔘,其中一首為:

性溫生處喜偏寒,

一穗垂如天竺丹。

五葉三椏雲吉擁,

玉莖朱實露甘溥。

地靈物產資陰騭,

功著醫經注大端。

善補補人常受誤,

名言子產悟寬難。

當下面臨拜金濫採的發財致富者,野山參已屬罕見了。野山參被國家列入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關部門也對長白山等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嚴禁無序採挖,使人蔘資源逐漸恢復生長常態,以對得起我們的後代人。我的一位已採參育參34年的朋友王總說,現在就是上山仔細查尋繫上紅繩(怕它“跑”了),能找到二三兩左右的就很不錯了。他說我們中中國人又最善“人工種植”,實際上早在唐朝,參農已開始人工栽培這種珍貴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了。當然仍以東北長白山為大量種植區。精明的參農也在河北、山西、寧夏、甘肅、湖北等合適地區精心栽培,參農們仍要儘量按照野參的一切條件(如經緯度合適最好),切忌施用任何化肥農藥,在精心培育下也應最少需6年春秋雨露方能出土為佳,如能耐心培養二十年,就應視為“野山參”了。這種耐心今天恐怕是鳳毛麟角了。但醫學專家說,經化驗及人們食用的效果來看,人工種植不可和野生野長的真正野山人蔘同日而語。

野山人蔘對自身生長環境要求極為苛刻,生長的地域、土壤、林相、坡度等都有嚴格要求,還得有土質較疏鬆有肥沃的沙質林坡土壤才好。生長環境有一個喬、灌、草、藤兼備的植物體系伴生和以植物為基礎的自我平衡相互維繫,各種植物的分泌物相互影響,具備自然演化、自我更新完備的能力。野山人蔘的生長不僅要經受冰凍、暴雨、病害等自然災害的侵襲,還經常遭遇不知何時外侵的蟲嚼鼠咬、獸吃畜踏,完全依靠自己的生命力與各種自然災害不斷地頑強鬥爭,與不同植物競爭,所以野山人蔘的存活率非常低,能夠存活下來的野山參都歷盡磨難,是生命力極強的植物精靈。現在採參農家像從前能在深山老林處找到半斤八兩的幾十年、上百年的老參已幾乎不可能,是常在夢中才遇到。

當然它們常常喜生長在適合的經緯度地區;海拔高度則需在500-1000米的針闊葉、混交林中方能最健康地成長。這樣自身要求極高的條件,絕對超過黃金美玉的價格,每株價值幾百萬甚至幾千萬。

據報道:1989年北京亞運會前長白山脈撫松縣參農偶爾曾採到一株“參王”重為305克,此參王已在地下安然深居480多年了。經媒體宣傳,此山參轟動中外,現已成國寶級標本,被博物館珍藏起來了。據說還有深居山林的千年老參,不過我無力查證核實了。

野山參通常三年才能開花,到六年左右才能結成果實。參花細小淺黃略顯綠色,不易被人發現。成熟的種子則顯鮮紅色,靈敏的鳥也即山民俗稱的“棒槌鳥”能發現並喜吞下,但有時不一定會消化,所以排洩出來反能傳播,久之遇合適土壤能生出新野山參。吉林電視臺曾播出巨蛇守參,人去捕蛇時又驚喜發現野山參的有趣故事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趙進喜精講臨床用藥經驗——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