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已至,冬天不久將來。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不少中老年朋友們都會通過輸液、打藥來疏通血管,預防心腦血管意外發作,尤其是那些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那麼,這種做法到底有沒有用呢?
你以為輸液能解決這些問題選擇定期輸液的人通常認為,滴注活血化瘀類中成藥有助於疏通堵塞的血管,稀釋黏稠的血液,沖刷沉積在血管的膽固醇等。
一般來說,打通堵塞的血管主要指急性腦梗死或心肌梗死發生時,通過溶栓藥物、血管支架等,分解那些堵住血管的血凝塊、異物等分解,讓血管恢復通暢,挽救那些因缺血瀕臨壞死的組織。
這種療法對時間有嚴格限制,通常只在發病後6個小時內才有效果,而且所用的溶栓藥效力十分強——非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絕對不能用,否則會造成身體廣泛出血;而血栓一旦形成,用再多的活血化瘀藥也無濟於事。
對於那些處於穩定期的梗死症患者,壞死組織無法重生,存活組織已經有新的供血血管,這個時候用活血化瘀藥對改善組織血運也沒什麼意義。
輸液能夠改善血液黏稠度,理論上沒有錯,畢竟輸進去的大多是純水,至少在一段時間內,血液會被稀釋。可是,這些直接進入血液的水分很快會被腎臟排出。而且,影響血液黏稠度的因素很多,水分只是其中之一,還跟血細胞密度、纖維蛋白原數量、飲食結構、運動、機體代謝狀況和外界環境等有關,一個人的血稠程度是處於時高時低的變化之中的,如果想增加血液中的水分,直接喝水就行了,何需打點滴輸液?
不健康飲食、大量吸菸飲酒、精神緊張、情緒壓抑等會使人體脂代謝發生紊亂,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會在血管沉積下來,令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和狹窄,成為心腦血管意外的根源。要清除這些“垃圾”,可行的做法是服用降脂藥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脂,並且促進血管“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形成,活血化瘀藥物並沒有這種作用,沖刷血管壁的說法只是很多人的一廂情願。
另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才是對血管造成損傷,促進動脈斑塊形成、脫落,形成血栓的罪魁禍首,活血化瘀藥物無法解決它們,也不會對受損的血管有修復效果。
盲目輸液有害的一面目前,沒有醫學證據顯示半年輸液一療程可預防血栓形成。臨床上有些這麼做的人不但沒有防住血栓,反而被血栓突襲了,這是為什麼呢?
通過回訪發現,原來他們形成了錯誤觀念,認為輸液已經是有效的預防措施,不需要繼續服藥了,血壓、血糖控制差,或不節制飲食、喝水少,最終導致心梗、腦梗。
其實,定期滴注活血化瘀藥,或其他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都非老年人“治未病”的良丹。心腦血管病的發病機制很複雜,僅危險因素就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肥胖、吸菸、紅細胞壓積增高等20多種,只有針對性地對付所有存在的危險因素,才能更好地預防心梗、腦梗的發生。
單以高血壓來說,它可使血管變窄、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無論是收縮壓或舒張壓升高,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危險都會直線上升。收縮壓大於150mmHg者,相對危險增加28.8倍;舒張壓大於90mmHg者,危險增加19倍;臨界高血壓者的危險是正常者的8.7倍。所以,控制好血壓是預防關鍵之一。
此外,沒有指徵的輸液還會增加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如出血、過敏、靜脈炎、交叉感染、肝腎損害等,甚至導致休克、心衰、腎衰,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所以,除心腦血管病的急性期,能口服治療的就不輸液,能少輸液的就儘量少輸液。
預防的正確方式要想真正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幾點:
了解自己身體狀況。每年至少到醫療機構做一次全身檢查,特別要了解是否存在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重點檢查血壓、血糖、血脂、眼底、腎功能以及心電圖等。
積極治療基礎疾病。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危險因素,需要服藥的,一定要遵醫囑規律服藥,並定期監測相關指標。對於發生心梗和腦梗風險較高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長期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他汀可以降低膽固醇水平,預防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或防止斑塊增長,從而降低發生心梗和腦梗的風險。阿司匹林則可以預防血栓形成,防止血管堵塞,降低約25%腦血栓的發生,是目前預防心腦血管意外最經濟實惠的藥物。
均衡飲食。可以適當用南瓜、玉米、紅薯、土豆等替代純精米麵食品做主食。葷少素多,控鹽、減油、少糖,控制體重要靠飲食和運動,不要盲目使用減肥藥物。
堅持規律運動。形式不限,最簡單的是每天萬步走,或每天鍛鍊半小時以上,太極、慢跑、體操等都可以。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中老年人在鍛鍊前應先測量血壓,並在鍛鍊前做熱身5~10 分鐘,不要做太過劇烈、易受傷的運動,天氣冷時最好在室內進行,最好在9點以後,有人陪伴。
及時就診。一旦出現肢體不聽使喚、口不能言、嘴角歪斜口水直流,或者頭暈、頭痛、胸悶、胸痛、心慌等不舒服,或者原來的不舒服突然加重了,一定要馬上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真相來了##健康生活我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