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靈飯前還是飯後吃?一個實驗讓你明白
胃潰瘍、胃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一個就是阿斯匹靈和一些止痛藥物的使用。隨著我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社會的老齡化,很多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都需要長期服用阿斯匹靈,阿斯匹靈引起的胃腸損害的確比以前要多了,但大家不用擔心,只要防治得好,阿斯匹靈這個百年老藥還是能夠幫助我們來防護心血管的。
阿斯匹靈。圖/美聯社
那麼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阿斯匹靈什麼時候吃合適,可能很多人覺得飯後吃不會傷胃,這個說法是真是假呢?答案也是假的。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飯前吃阿斯匹靈不傷胃,跟大家的想法可能正好相反。其實我們通常有一個想法,就是說我不管吃藥物還是吃東西,如果這個東西傷胃,那麼最好我把它放到飯後吃。飯前吃它直接跟胃黏膜接觸,可能會造成直接損傷,飯後吃呢有食物擋在那兒保護著,就不容易損傷。
但是有的藥是這樣,有的藥是不一樣的,比如說這個阿斯匹靈。最早我們吃的阿斯匹靈都是普通的阿斯匹靈,吃了以後到胃裡直接崩解,就容易傷胃,因為它影響到了環氧化酶,環氧化酶一方面抗血小板,一方面可以抑制胃粘膜的修復機制,是個雙刃劍。
為了避免這種危害,現在我們臨床上用的基本都是阿斯匹靈腸溶片,就是在阿斯匹靈外面包了一個包膜,這個包膜可以把這個藥局限住,在胃裡不要化掉,到腸道里再化掉,然後吸收,這樣減少區域性傷胃的作用。
那麼這個腸溶阿斯匹靈到底該飯前還是飯後吃呢?
下面用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做個演示,大家應該就會印像比較深刻了。這裡我們準備兩個試管,一個試管是稀鹽酸,另外一個試管就是我們的普通的生理鹽水,在每個試管裡面放一片腸溶阿斯匹靈。
稀鹽酸的酸度與我們的胃酸是類似的,當我們空腹的時候,胃裡主要是胃酸,沒有別的食物,所以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酸鹼度,所以我們用這個試管模擬空腹吃阿斯匹靈的狀態。而生理鹽水的試管代表餐後胃裡的酸鹼度,因為我們吃了飯以後,大量的食物水分進到胃裡以後,會把胃裡的這個酸度很快稀釋掉,迅速地向中性環境靠攏。
我們用第一個試管來模擬餐前,第二個試管模擬餐後。
投藥後輕微晃動試管,第一個是試管中,1分鐘後稀鹽酸試管裡面的阿司匹林一點變化都沒有,上清液非常透亮完整,也就是並沒有釋放阿斯匹靈。
而第二個試管(生理鹽水試管)中的上清液已經出現渾濁,阿斯匹靈表面變得粗糙不平,包衣已經開始溶解了,溶解以後裡面藏著的阿斯匹靈藥物滲出來,大家可以想像,再過5到10分鐘都出來了以後,就容易跟胃黏膜接觸,就容易產生區域性損傷,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傷胃。
空腹吃阿斯匹靈不傷胃的原因其實還有一個,就是空腹的時候胃排空快,因為吃了藥以後沒有食物,它很快就跑到腸道里去了,跟胃的接觸時間也短,但是吃完飯以後,食物要循序漸進才能排空,這個藥物排得也慢,這樣就增加了阿斯匹靈跟胃黏膜的接觸時間。所以基於這兩個原因,飯後吃阿斯匹靈反而不利於保護胃。而且隨著時間逐漸延長,空腹吃和餐後吃的對比度會越來越明顯,雖然對藥效影響不大。
因此,空腹吃阿斯匹靈反而比較護胃。這樣看來,我們發現生活當中很多我們認為板上釘釘的事實,實際上都是流傳已久的一些錯誤的認知,需要我們在生活當中及時地去更改,才能夠更好地維護我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