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失眠是很多人的一個煩惱,夜間睡不著或睡後過早地醒來不能再入睡,這些困擾著人們,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持續失眠,會給患者帶來長期的痛苦,人們會下意識地去尋求藥物的幫助,就會形成對安眠藥物的依賴,而長期服用安眠藥物又有可能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害,造成惡性迴圈。那麼有什麼不需要吃藥的中西醫療法也可以有效的改善睡眠狀況,而不引起藥物依賴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心理治療現代西醫認為心理治療的實質是改變患者的信念,發揮其自我完善的效能,進而改善失眠症狀。心理治療通常包括睡眠衛生教育、刺激控制療法、睡眠限制療法、認知治療和放鬆療法。這些心理療法需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
綜合性的心理干預方法可緩解和降低失眠人群在應激情況下產生的精神性焦慮,改善患者的軀體感覺比藥物作用更持久,但是起效較慢。
中醫情志養生防治失眠“緩則治其本”,醫生多數都能認識到,“心病還須心藥醫”,移情易性雖然很難,但改變患者的思維方式,從而改變失眠患者面對困難時的情緒波動方式,確實是治本的方法。在綜合了中西醫的防治思路後,我們建議:
(一)避免不良誘因
許多失眠患者存在不良睡眠習慣,導致失眠反覆發作,應予以避免:
1.睡前4-6小時內不要進食咖啡、濃茶等興奮性或刺激性物質;
2.睡前不要喝酒,因為酒精對人體更多的是傷害作用;
3.每天要進行一些適度的體育鍛煉,但睡前不要做劇烈運動,睡前3小時內只宜散步、按摩;
4.睡前不要吃太多的東西或者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中醫來講,飲食會困於脾胃,導致脾胃不和,以致於影響心神,導致失眠;
5.睡前1小時內不要看電子裝置,不看容易引起興奮的書籍,不關注社會的惡力或者暴力事件;
6.臥室環境應保持安靜、舒適,光線及溫度要適宜;
7.入睡前,我們要專注睡覺,不要在床上做看電視、聽音樂或思考複雜問題等讓自己分心的事情;
8.不論何時入睡,應保持規律的起床時間,不要設想通過晚起床彌補晚睡;
9.午睡30分鐘左右,避免白天睡的時間太久;
10.少想為妙:不去過分關注失眠的不良後果,提醒自己即使夜裡意識清醒,但只要躺在床上,軀體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息。
(二)練習簡單功法
傳統的養生功法,可以用於治療失眠。今天教大家一種簡單有效的功法,大家睡不著的時候可以試試:仰臥,平靜呼吸,即按平時呼吸的節律和深度,但要求呼吸細(即呼吸出入聽不到聲)、勻(即快慢深淺均勻)、穩(即不侷促、不斷滯)。3-5分鐘後雙膝屈曲約150°左右(以稍不注意時下肢就容易展開到自然伸直為度),思想集中到下肢,當原有的雜念消失並稍感疲乏時,可一腿伸直,一腿練功,交替進行數分鐘後,兩下肢伸直放鬆時有一定的舒適感,有睡意時,便可停止鍛鍊;倘若尚無睡意則可重來一遍。練習1-2周便可有明顯的效果。
(三)欲擒故縱的心理調節法
欲擒故縱是說故意先放開,使對手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將其捉住。這種計策的行為在表面上與目的似乎相反,但實質上仍然是為最終目的服務。我們可以把這個妙計應用到應對失眠問題上。
一些患者思慮過多,總為睡眠不好感到緊張,這其實也是一種負面情緒,會使睡眠進一步惡化,失眠的加重又反過來影響患者的情緒,兩者可能會成惡性迴圈。而容易入睡的人往往“頭腦簡單”,睡前一般不會考慮“我能不能睡好”。鑑於此,患者在治療失眠的問題上,有時應當“難得糊塗”,減弱力圖對睡眠進行掌控的強烈意識,按老百姓的話講,“少想一些、該幹嘛幹嘛”。因為睡眠有時不受意識的調控,何時能入睡存在一些不可預測性。患者有時想不到睡眠的不可預測性,而力圖“獲”睡意,控制睡眠。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完美主義化的期望,有這類想法的人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表現或健康的極度在意。應該適當放棄對睡眠的完美主義要求,暫時放下各種目的,“縱容”一種靈活性的生活態度,承認睡眠發生的不可預測性,坦然接受因為失眠導致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總之,“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人的身體和心理有許多複雜機制,適當放任未必結果比事事強求的結果差,不“斤斤計較”反而可能更合失眠患者身心的長遠利益。
#大家健康超能團#
-
1 #
放個小長假,作息已經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