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從牙牙學語的嬰兒步入為生計奔波的成年人,你開始恐懼的便是衰老和死亡。那我們可不可以不變老?為衰老這一進程感到無力時你會問自己:為什麼生命要有期限?為什麼生命不能永恆呢?其實沒有哪個生物學法則說我們必然要經歷衰老。科學家們針對衰老是否是一種疾病爭論了許多年,來自哈佛大學的大衛·辛克萊教授在其著作《長壽·當人類不再衰老》一書中卻明確指出:“衰老是種病,而且是可治癒的疾病。”
大衛·辛克萊博士,被一眾追隨者譽為“抗衰教父”,是個不折不扣的生物黑客。他的來頭並不小:澳洲生物學家,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曾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他所帶領的實驗室是領域內第一個確定NAD+生物合成物在調節壽命上有作用的實驗室。
他喜歡發推分享自己的抗衰手段,於去年他公開了他的獨家長壽指南↓
可別小看了“少吃幾餐”,辛克萊本人的輕斷食方案則是每天只吃一頓,且只在晚上的7到9點。
再說到高壓氧艙這等高奢延壽技術,他對此發表評論時也顯得十分謹慎,只在博客中寫道:會在感到疲勞時進去呆一個小時,出來之後整個人很放鬆,是個不錯的體驗。體驗當然不錯,價格也是相當“美麗”。一臺民用的高壓氧艙少則十幾萬,高則數百萬,並不是普通抗衰愛好者可以抄的作業。
那有沒有簡單易行的抗衰老方法呢?還真有!辛克萊在新書中強調,他能夠給出的長壽建議建議有三點:少吃(熱量限制)、運動(每天10分鐘)、降溫(保持肌體相對涼爽)。總的來說,就是和你的慾望作對,在逆境中求生存。
進行抗衰老可不是“管住嘴邁開腿”那麼簡單,簡單6個字背後我們需要付出哪些努力,才能看上去更年輕、更長壽呢?
01 少吃
辛克萊在書中寫道:“要想保持健康,活得儘可能長,你現在可以做的最靠譜的一件事就是——堅持少吃。”
這並不是什麼開創性的建議,但他堅信節食讓我們的身體處於一種渴望的狀態,而不是像大多數人那樣在這個物質豐富的世界大快朵頤,節食有助於我們健康長壽。可節食並不是讓你什麼都不吃,導致營養不良,這會與長壽的願景背道而馳。早在1935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知名教授克萊夫·麥凱做的一次又一次的研究皆證明,在不導致營養不良的情況下限制卡路里(又稱CR),可促進各種生命形式的長壽。自那以後,科學家做過數百項鼠類研究來測試卡路里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研究主要在雌性老鼠身上進行。
2017年,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小組在《老年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研究中將145名成年人的飲食控制在了健康生活方式推薦攝入量的75%。雖然他們在兩年內實際的卡路里攝入平均減少約12%。然而即使這樣,從血液生物指標的變化來看,他們的健康狀況有了顯著改善,生物性衰老也有所減緩。
餓肚子的感覺並不好受,但定期禁食都有可能使你的長壽基因發揮作用,讓你活得更久。
02 運動
眾所周知,運動對身體帶來的好處數不勝數。不僅是促進血液流動和心肺健康,研究發現運動的人要比不運動的人端粒更長,而端粒的長短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預期壽命。在各大短視頻平臺,有健身博主講解運動指南時,常有網友打趣地評論道:這個一定要自己動才有效嗎?是的,在運動這件事上,我們並沒有捷徑可走。我們都需要逼著自己去做,特別是當我們變老的時候,65歲以上的人群中只有10%會選擇出門鍛鍊。
我們無需在日常進行一些劇烈運動,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每週跑4~5英里的人死於心臟病的概率減小了45%,全因死亡率降低了30%。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每天不到15分鐘就能完成的運動量。然而無論人們跑了幾公里,即使是每天10分鐘的適度運動,也會使我們的壽命延長。
如果你願意將少吃和運動相結合,那麼恭喜你,你獲得的延壽效果將是翻倍的。
03 降溫
今年3月,《Nature》子刊發表一篇全新研究,由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家團隊共同發現:要想長壽,體溫比代謝率更重要。低體溫能夠激活DAF-16/FOXO長壽信號,由於FOXO信號通路在所有動物中高度相似,不排除這條延壽途經在人類身上也存在。
在一些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擁有豐富棕色脂肪或每天冷得發抖三個小時的動物擁有更多線粒體、助推UCP的沉默信息調節因子、SIRT3,並且患糖尿病、肥胖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顯著減小。
我們的基因並不是為了享受舒適的生活而進化的,偶爾有一點兒環境脅迫來引起興奮,可能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益處。
其實,我們對衰老和死亡的理解會決定科學家們會如何改變這個世界。辛克萊在書中曾預言,我們這代人都有可能活到120歲。未來會有更多的大規模抗衰老研究,也會有更多的名人富商豪擲千金推動這些。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掌控自己的身體,儘可能地走上長壽之路。
—— timepie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