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出國前常聽一些人說 "美華人掙美元花美元",很多豪車即使換算成人民幣也比中國便宜很多。既然如此,為什麼十幾萬美金的BBA旗艦還不如中國十幾萬的Lavida恆逸COROLLA街呢?來到美國後,我才發現和華人的想象力完全不同。

汽車在美國只是一種需求!而在中國,則是一種 "需求"。

美國地廣人稀的環境和功能區分佈集中的特點決定了私家車在各種出行方式上的絕對優勢,可以說是一種必需品。買個菜跑10公里也不遠,公交、出租車都指望不上,自行車出了小區就沒路可騎了,基本上只能健身不能走路。機車呢?沒有車頂,特殊天氣怎麼出門?沒有後備箱怎麼買吃的、穿的、用的?總之,沒有車,什麼都不能做,哪裡都不能去。下至剛進入社會的窮小子,上至拄著棍子能走的老人,沒有車,你就沒有足夠的出行自由。小賣部?社區水果和蔬菜商店?不存在(這也是美華人習慣性地一次買一堆日用品來儲備一兩個星期的原因)。

你以為在美華人人都開車=美國收入高車價低,人人都開得起車,但真正的邏輯其實是沒車=沒腿。再窮,也得花幾千塊錢買輛基本能走的N手車才能活。大多數華人去打工幾年,攢錢買車,提高生活質量,雞和蛋的關係和美國正好相反。因此,當你用華人的思維去看後者時,很容易產生錯誤的認識,認為美華人都很容易掙錢買車。簡而言之,在美國,每個人擁有一輛車似乎是一種奢侈,但本質上是一種無奈。

汽車預算是共享的

正因為幾乎每個成年人都需要一輛車,所以買車的預算被汽車的數量稀釋了。車子的數量多了,自然豪華車的比例就低了。對於中國來說,汽車總體上仍然是一種改良型消費品,與美國相比,全家人一起買一輛好車的情況更為普遍。以我們家為例,我們家有5個大人,雖然買車總共花了12萬多元,但我們需要把這些錢分攤到4輛車上(幾個月後還要增加第五輛),所以我們不敢有豪車,最貴的也不過4萬元。同樣的人口和錢,在北京買一輛車,可能是兩輛BBA,要四五輛車還不夠,還要增加流量。換句話說,美國的汽車價格雖然不貴,但由於老百姓對汽車數量的要求高於對質量的要求,豪華汽車的實際門檻反而更高。

汽車維修費用高

另外,美國剛買的車(還得是大排量且檔次較高的車)相對便宜,汽車的保養和維修費用卻不低,主要表現在配件和耗材貴,人工成本高,維修週期長。

以我的舊CAMRY為例,右前翼子板被一輛無牌捷豹撞凹了,噴漆花了1000元(自費500元),我等了一個多星期才拿到車。依靠保險,我租了一輛低兩級的現代雅紳特。

我可以理解人工費高,畢竟美國的人工費比較貴,材料費也很貴是為了什麼?現在開的雅紳特混合動力車,一個機油濾清器12刀,一個空氣濾清器30刀,一個輪胎220刀還不包括人工(都是原廠配件和非4S價格),有些美國和中國價格差不多,有些甚至在美國更貴。

如果遇到三大件或主動、被動安全問題,只查不修可以收你一兩百元,修單算。不信你可以到美國4S店的官方網站服務菜單上看看報價,防火牆不會攔著你。更要命的是,如果你在一家店發現問題卻嫌維修報價貴想換一家,那你就得向下一家店交診斷費,哪頭的便宜不知道呢。

還有保險,我的Accord半年就要近600刀,還是選擇便宜的保險公司吧,而且保費隨著車齡折舊而不保險的時間長短下降很慢。我的2012年CAMRY和2021年Accord混合動力,在同樣的保險下,保費相差不到20%,這還是在後者的購買成本高30%的情況下。在美國購買豪華車與在中國購買相同車型相比,所節省的錢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就可以在汽車維修費用上收回。即使只是一輛奧迪A4,工薪階層也是消費不起的。從我自己的感受來看,拿10個月以上的收入去買一輛車,華人可能覺得很正常,但在美國卻是相當奢侈的消費觀。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美國目前的汽車價格。

首先,美國的車價很便宜,僅限於大排量車或大部分豪華車,4萬美元以下的車和凱迪拉克,美國的價格基本不比大陸便宜甚至更貴。

其次,美國汽車市場正處於罕見的黑暗時刻,CIVIC漲價3000美元,COROLLA漲價5000美元,Sylphy漲價7000美元,伊蘭特漲價8000美元...... 市場上80%的汽車都在漲價銷售。我的Accord混合動力車在漲價前,中級車,落地31000元,現在的錢連中級車CIVIC都拿不下來。

二手車價格更是離譜,家裡長輩有一輛3年前的乞丐版Accord,當時落地2.4萬美金,現在開了3年5萬公里,現在二手車商的收購價也是這個數,現在賣的車相當於三年前的白嫖了。低里程的準新二手車一般都比當年的新車貴,不要相信自己到 "truncar""edmunds "這樣的網站去查。

反觀大陸車市,供應鏈的破壞並不像歐美那麼嚴重,再加上走量競爭的壓力,很多熱門車型在美國漲價後在大陸仍有小几萬元的優惠,我很羨慕。

2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xx縣衛生健康局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整改情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