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陶冶情操、追求健康長壽越來越被人們關注。所以,太極拳運動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接受,各大流派的太極拳彰顯風采。
有人說太極拳養生有餘,對於技擊則勉為其難,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想當年,楊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楊露禪(1800~1875年)武技高超,打遍京城無敵手,其子楊班侯性剛好鬥,當時稱父子倆為“楊無敵”,楊氏父子因此名揚四海。當然,其它各派太極拳宗師的功夫都非常了得,這裡也不必一一細述。
由此可見,太極拳的技擊性是不可否認的,只是近年來,許多人對太極拳的技擊作用持有懷疑態度,甚至大肆貶低太極拳,說太極拳是“豆腐架子”,只可用於養生保健,不能用於技擊實戰。
有些人又以吳式太極拳家吳公儀先生為例,說太極拳難以用於技擊。吳公儀與白鶴派拳師陳剋夫於1954年在澳門公開比賽,結果兩敗俱傷,似乎看不出太極拳的實用之處。也有人說太極拳的真功夫已經失傳,老一輩拳師相繼去世,現在人練的都是養生太極,不能參加競技比賽,推手只是娛樂,不能用於實戰。
筆者認為,不能以一個拳師的一場比賽結果而全盤否定太極拳的技擊功能。但現代太極拳能否挑戰散打、摔跤以及空手道、跆拳道、合氣道等外來拳道,似乎令人質疑。
1937年,趙堡太極拳宗師和慶喜帶領弟子鄭伯英、郝玉朝等參加華北五省地區的武術比賽。在開封賽區的三百多名武林高手中,鄭伯英過關斬將,力戰群雄,最後獲得大賽的冠軍。這次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靠鍥而不捨的努力換來的,靠的是技擊實力,應該給現代太極拳愛好者樹立比武競技的榜樣。
自古至今,太極拳高手頗多,名動武林者不計其數,說明太極拳不僅在養生修道方面有獨到之處,技擊性也很強。只是近年來太極拳逐漸趨向於養生,較少從技擊角度培養和實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