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好文百裡挑一#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號稱當代4高,許多慢性疾病都與4高相關。為了預防疾病,大家普遍認為,只要控制好體重,不要發胖,就要將4高拒之門外。但是,有些體型偏瘦的人,也會在體檢時發現,血脂升高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還有人覺得,血脂升高後,只要不吃肉,就能把血脂降下來。真的是這樣嗎?咱們現在就為大家解疑釋惑。
普通的體檢,主要包括甘油三脂、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4項血脂指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LDL—C,也叫壞膽固醇,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HDL—C,也叫好膽固醇。甘油三脂,簡稱TG,總膽固醇,簡稱TC,TG升高時,負責脂蛋白交換的酶活性,會受到影響,導致好膽固醇水平下降,以及壞膽固醇水平的增加,造成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形成脂質斑塊。斑塊脫落,就會形成血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血脂異常,是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雖然,肥胖的人,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更易發生血脂水平升高。但是,血脂異常,並不完全是飲食或肥胖所致。因為,體內膽固醇,一部分來源於飲食,另外一部分,則來自身合成。而且,血脂水平還與吸收、消耗相關。因此,有些人雖然體型偏瘦,也不愛吃肉,而自身膽固醇合成較多,也會出現血脂水平異常。總體而言,男性腰圍超過90釐米,女性腰圍超過85釐米,以及生活方式不良的體型偏瘦者,比如,喜歡熬夜、久坐、經常攝入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容易發生血脂水平異常。
血脂異常,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繼發性血脂異常,主要由疾病及藥物因素所致。疾病因素,主要包括超重或肥胖相關的代謝綜合徵、糖尿病前期、血糖沒有得到控制的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腎病或腎病綜合徵、膽汁淤積性肝病、脂肪代謝障礙、慢性炎症等。藥物因素主要包括口服雌激素類藥物、黃體酮、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等。因此,發現血脂異常,應該全面尋找真實的原因,比如,檢查甲狀腺功能。
如果血脂水平超出正常範圍,通常缺少典型的症狀。因此,需要通過定期體檢,瞭解血脂的變化情況。不過,如果出現4種表現,則提示血脂水平可能已經嚴重超標。第1種,是頭暈或頭痛,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大腦組織缺血、缺氧的表現。第2種,是眼瞼出現黃色瘤,是眼瞼部位脂肪堆積的表現。第3種,是睡覺時流口水,可能是大腦血液流動異常,影響面部肌肉活動的表現。第4種,是視力下降,可能是血液流動受到影響,造成視神經功能障礙的表現。發現這4種表現時,應該及時檢查血脂水平。
體檢時發現血脂水平異常,是不是馬上服藥,需要聽從專業意見,而醫生判斷的主要依據,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風險。這種評估,需要結合家族史、血脂指標,以及尿酸、糖化血紅蛋白、促甲狀腺激素、C反應蛋白等檢查結果,還要考慮冠狀動脈鈣化評分。比如,如果已經確診冠心病,或者同時患高血壓、糖尿病,就要及時開啟藥物治療。
應對血脂異常,除了服用他汀等藥物以外,生活方式干預,也是重要措施。具體而言,第1,是控制膽固醇攝入,每天控制在200毫克以內,飽和脂肪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反式脂肪不超過1%。同時,應該增加蔬菜、水果、膳食纖維、魚類的攝入量,限制鈉鹽及酒精飲料攝入,儘早戒菸。第2,是增加身體活動,每週5次,每次30至6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第3,是控制體重。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