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大便是代謝產物,所以觀察大便的變化也可以判斷身體是否健康,健康的排便是比較規律的,一天1-2次都屬於正常,而且軟硬適中。

有的人發現自己排便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大便起初是硬的,後面就變軟了,生活中應該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症狀,醫生稱出現大便“前硬後軟”,和3種疾病有關,需要引起重視。

大便是怎麼樣形成的?

當腸道系統吸收了食物殘渣中的營養、水分之後,剩餘的食物殘渣排洩出來就會形成大便。

人體在攝入食物之後,胃會將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後排進到小腸中,小腸需要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葡萄糖等物質吸收,進入人體的血液循環之中,將剩餘的食物殘渣排進大腸中。

大腸再進一步吸收食物中的水分並且將糞便塑形,糞便的整個塑形過程主要在結腸中進行,結腸在蠕動的過程中將糞便擠壓、濃縮,這時就形成大便。

這個過程中還會包含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和腸道細菌,在對腸胃疾病進行檢查時,除了需要進行相關的檢查之外,還應進行糞便常規檢查。

通過糞便常規檢查,能瞭解腸道是否有器質性病變,同時還能判斷腸道系統的消化、吸收能力。

大便“前硬後軟”是咋回事?肛腸科醫生:或與這五種健康問題有關

——腸息肉問題

開始排便時糞便乾燥,最後糞便又變軟,就需要考慮腸息肉的可能性,腸息肉是指結腸黏膜表面突出的贅生物,分為炎症性、增生性和腺瘤性三種。

腺瘤性息肉可以癌變,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癌變可能性不大,腸息肉的發生主要和患者遺傳基因,身體素質情況以及飲食有密切聯繫。

腸息肉患者大約有50%是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的。如果沒有得到積極治療,腸息肉會繼續發展,很容易伴隨嚴重腹瀉和排便次數明顯增加等情況。

——痔瘡患者

長期久坐不動的人,更容易得痔瘡,患者最痛苦的時候,就是排便,有一種肛門被撕開的感覺,排便出現刺痛,這都是痔瘡引起的,甚至導致肛門出血。

痔瘡患者就怕的就是排便,很多患者會憋便,有感覺就忍一忍,害怕排便引起肛門不適,若一直憋著,就會導致大便變得又臭又硬,這時候拉出來的大便就是硬的,後面是軟的。

——身體上火

當吃了刺激性食物,或者情緒太壓抑就會導致肝火旺盛,也容易造成排便困難,身體上火,就會導致體內水分快速蒸發,排洩物裡面的水沒有了,就會出現排便困難,還容易引起痔瘡,加重病情。

這個時候拉出來的大便前面是硬的,後面就變成軟的,所以上火不僅會導致便秘還會增加長痔瘡的風險。

——腸癌

排便前硬後軟是一種性狀改變,並不一定是腸癌,但是還需要考慮到這種情況。由於部分結腸癌病人的確會出現大便前硬後軟、大便變細、大便不成形、血便等症狀。

排便時間較長,排便時間較長,吸收水份較多,剛開始排便較硬,後排便因水分充足,所以會略微變軟。

如果多次出現大便前硬後軟的症狀,要引起重視,要及時去醫院做CT或者結腸鏡檢查,確定腸腔內有沒有腫瘤。

——腸易激症候群

腸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其主要原因是細菌或腸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這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其症狀以腹痛、腹瀉、腸胃不適、排便異常等為主。

大便異常包括大便次數、性狀異常,一般排便後症狀減輕。當發現腸易激綜合徵後,許多病人就會出現大便乾燥、便後便後變軟、腹瀉等症狀。

這時,醫生會給您制訂詳細的治療方案,我們必須遵照醫囑,積極配合,如盲目地中斷治療,很有可能引起腸道更嚴重的病變。

怎麼保護腸道健康?

保護腸道健康應先從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著手,如規律飲食、少食多餐、禁食辛辣刺激性等傷害胃腸黏膜的食物、藥物等,並且保持心情舒暢、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睡眠和大便通暢。

如果從食物中攝入膳食纖維太少,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會使結腸中膽酸轉變成為致癌物質,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所以平時應多攝入粗糧、蔬果,有意識地保持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攝入量,比如全麩面、粗糙大米、麥片、蘋果、香蕉,或者薯類、葉類蔬菜等,食用後有利於腸道蠕動,並使糞便軟化。

另外,花生、芝麻、核桃、玉米以及菜籽中,都有非常豐富的植物油,食用後既能夠直接潤腸,又能夠分解出脂肪酸,具有刺激腸道蠕動的作用。

紅薯具有通便的功能,因為紅薯中的纖維素在腸內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增加大便體積,有利於糞便及時排出。

所以常吃紅薯可以防止便秘,又能減少腸癌的發生。多飲開水,適量攝入蜂蜜、芝麻或者酸奶也具有改善便秘的作用,而運動也必不可少。

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住酒店的時候,儘量學會“拿3不碰3”,網友: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