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經歷了封控、網課的家長們終於把孩子送進了學校,然而,很多父母沒開心多久,就開始為孩子的學習發愁了......
-
“雙減”下,孩子成績不好怎麼辦?
-
課外素質班要不要報?報幾門比較好?
-
對口的公辦校不是很好,要不要轉民辦?
-
......
在雞與不雞之間,無數父母輾轉反側、進退兩難。然而,更難的是,哪怕拼命雞娃,孩子可能也依舊排名倒數海歸學霸、谷歌高管砸上千萬買學區房、拼命雞娃孩子成績依然倒數?在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中,一對學霸父母的育兒故事故事引發了網友熱議。這名媽媽名叫李琦,從小到大就是一個學霸——高考後來到北京,大學畢業就進入互聯網行業工作,自己攢夠學費去美國留學並加入谷歌,成為“谷歌中國”的創始員工之一。老公也是北京人,一路保送到大學,學習能力也是槓槓的。
圖源 | 《了不起的媽媽》偏偏這兩個學霸的孩子,卻一直成績倒數——小帥穩定在班級後十名,且好幾次數學沒到平均分。面對這種情況,李媽媽自然無法淡定。起初,她嘗試過給小帥報五花八門的課外班,但成績並沒有顯著提升。圖源 | 《了不起的媽媽》這讓她焦慮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在焦慮過後,她似乎也認清了孩子的平凡:“孩子有他的使命,有他自己的道路,只是現在她還沒有看見。”正是這個想法,改變了她的教育理念,也無形中決定了孩子的未來。面對成績平平的兒子,李琦始終以尊重、平等作為自己教育的底色,不糾結於眼前的分數、學校,而是培養兒子自己的喜好和特長,讓他在學習之外另闢蹊徑。
-
他非常有經濟頭腦,班上同學一起外出參加活動,小帥帶著滿滿一箱食物,等別人把零食吃完,他再高價賣給別人;
-
他喜歡剪輯視頻、玩遊戲,在B站(視頻網站)開了個賬號,上傳自己剪輯的視頻,目前已經積累了八百多個粉絲;
-
他還創建了只有六個人的微型出版社“劉呱花花”。幾個人分工明確,有人畫稿,有人寫字......雖然畫工粗糙、情節簡單,卻已經連載了14本,讀者遍佈各個年級,連老師看到了都嘖嘖稱讚......
圖源 | 《了不起的媽媽》很多時候,學霸父母在給孩子優越教育環境的同時,也給孩子帶來了無形的壓力。與其拼命雞娃,不如擺正心態,試著接受孩子的平凡。畢竟,真正的教育,不是負重前行,而是與自己和解、與孩子和解。人生的成功永遠不只有一種模式,也不能僅用成績來衡量。成績之外,無限可能!北大媽媽給孩子設計9條路線順應時勢,不擠獨木橋其實,像李琦這樣的媽媽還有很多。知乎上就有個提問“學霸父母學渣娃是什麼體驗?”許多父母都曾分享過自己從雞娃到躺平的經歷。此前,清華副教授劉瑜就曾在演講中談到自己的育兒經歷:一開始也是“虎媽”上陣,親自輔導孩子功課,給孩子報鋼琴班,可最後卻發現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她調侃到女兒以後找不到好工作,就開個奶茶店做個小老闆也挺好的。圖源 | 好看視頻一位北大媽媽更是給自己的普娃孩子設計了9條出路,包括但不限於:讀大學的路徑:中本貫通;轉升本;中高職+參軍;去日本學語言讀預科;以及香港高考道路。藍領路線:研究了3個最佳的高職專業,集中在理工科。分別是:眼視光(因為上海只有專科,本科很少),動物醫學(獸醫執照很難考,所以專科也還可以),機電一體化(大藍領了)。圖源 | 知乎@吉九魚除了孩子的學習和未來就業,這位媽媽對於孩子的生活也是操碎了心,研究如何彎道超車。比如,讓大兒子擼鐵健身,花了3.2萬給他箍牙,還辦了除痘的卡,每兩週清理一次黑頭,一切為了顏值。“想想等他到了25歲,有房、有上海戶口、香港身份、有身高、有中上顏值、還有碩博父母,至於成績如何,是不是就沒有那麼重要了?人生的關鍵詞很多,除了學習成績,其他維度也很重要,人品、顏值、身材、身高、婚配、工作,每個節點都很重要。”無獨有偶,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校長也曾針對父母們的焦慮問題,給出了從幼兒園到研究生的64種教育路徑選擇,從不同學生的戶籍情況、學習能力、家庭財政等情況入手,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建議。感興趣的家長們可以點擊藍字查看詳情→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校長李海林先生:新政背景下教育之選擇與家長之定力!▲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校長·李海林給出的教育路徑選擇每一個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們以為,能替孩子選擇人生的路,但終有一天要走上自己的征程。面對選擇和變化,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看清現實,為孩子創造條件,引導他們在自己的賽道上奔跑。在雞娃和內卷之下國際化學校給出另一種答案!面對教育這個話題,再佛系的家長也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焦慮,對於大部分中考生的家長來說,這種焦慮感尤甚。前段時間,北京中考分一度衝上熱搜,高分段扎堆,分數線越來越卷。在這種情況下,似乎只有分數、競賽、獎牌......才是脫穎而出的籌碼。但國際化學校反而給出了彎道超車的另一種可能。北京市新英才學校的2022屆畢業生張同學,就是一名在中考結束後毅然決定轉學到國際化學校賽道的女孩,在新英才的這三年,她蛻變成為最好的自己,最終拿下了全美就業排名第一的東北大學offer!▲從小興趣愛好廣泛的張同學,很難適應應試教育體系,在與父母溝通後,她轉軌國際化學校,不僅很好地發展了自己的愛好,還從從熱愛的事物中,總結出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變得越來越有信心,成績單上的數字也越來越耀眼。圖源 | 張同學抖音賬號張同學的成長,恰恰展示了國際化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育初心——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升學路徑,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社會責任心的人才。的確,在教育的路上,更需要父母們發現孩子的潛在天賦,鼓勵他們做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事,讓他們接受自己的平凡和不完美,成為不同版本、但同樣更好的自己。當我們能放棄“孩子不能比我差”、“孩子一定要走標準化的成功學道路”的觀念,或許,我們就能真正收穫養兒育女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