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曰: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大地如老人的兩鬢,一片斑白,秋天的露水,竟形象地概括了人的一生。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寒冷成了主旋律。
二十四節氣,不單單是氣候的變化規律,還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療以及養生保健。如何抓住一年當中的養生黃金期,又規避秋季潛藏的健康危機呢?讓我們跟隨程凱老師一起探索二十四節氣養生的祕密。
從年初到年尾,跟隨二十四個節氣的輪轉,程凱老師幫您規劃了一整年的養生計劃,實時為您及您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二十四節氣養生課-霜降養生提綱
霜降物語
霜降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霜降節氣養生原則
霜降節氣穴位養生
霜降物候霜降節氣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鹹俯。”
一候豺乃祭獸
“豺乃祭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逸周書》中:“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曰:“豺不祭獸,爪牙不良。”意思是說豺狼開始大量捕獲獵物,捕多了吃不完的就放在那裡,用人類的視角來看,就像是在“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
二候草木黃落
秋盡百草枯,霜落蝶飛舞。秋天,西風漫卷,催落了葉,吹枯了草。逐漸寒冷的氣候,將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進行了一次次毀滅性的摧殘。翠減紅消,雁影無蹤。而人的情感,也進入深沉的低谷。離愁別恨,悽風苦雨,盡皆展示深秋的悲苦,觸及人心。
三候蜇蟲鹹俯
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此時的大自然,是一種寂靜的美。經過了生機勃勃的春,熱鬧蓬勃的夏,收穫喜慶的秋,生命的輪迴,又進入休眠的狀態。蜂蝶不見蹤跡,蜇蟲無聲,都為經歷漫長的冬天而作準備。那是以修行的姿態,期待來年的新生。
在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從這句小小的諺語就充分的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那麼在民間習俗中,是如何“補霜降”的呢?現在,我們來了解霜降節氣的民間習俗。
1、霜降吃柿子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柿子有著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消癭的功效。因此燥熱咳嗽;腸道燥熱或痔瘡出血;癭瘤的人群適宜服用。但需注意的是,脾胃虛寒,便溏腹瀉,痰溼內盛,以及外感咳嗽的人群不宜食用。空腹吃未熟透或不去皮的柿子易引起胃柿石症,尤其是吃柿後又飲白酒、熱水或菜湯等,更易導致本病。
2、霜降拔蘿蔔
農諺有“霜降蘿蔔”一說,是指霜降以後早晚溫差大,露地蘿蔔不及時收穫將出現凍皮等情況,影響蘿蔔品質和收成。
白蘿蔔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價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間自古就流傳著“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之諺語,現代也有人稱蘿蔔為“土人蔘”。白蘿蔔還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此外白蘿蔔還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
3、賞菊
霜降時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此時,民間會舉行菊花會。以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
菊花按產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為:“亳菊”、“滁菊”、“貢菊”、“杭菊”等,以“亳菊”、“滁菊”品質最優。由於花的顏色不同,又有黃菊花和白菊花之分。菊花有著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故風熱感冒、肝陽眩暈、目赤昏花、瘡癰腫毒的人群可服用之。其中,疏散風熱宜用黃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程凱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國科協穴位保健方法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北京健康科普專家
出診地點:北京大誠中醫鍼灸醫院-程氏鍼灸非遺基地(醫保定點)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五棵松門診部(醫保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