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中國國民平均壽命已經高達75歲,較上個世紀有了質的提高。
但是人們很多的不良生活習慣,加上歲月的摧殘,都成為追求長壽路上的“攔路華”。
特別是50歲後,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免疫力降低,更是誘發疾病的高危期。
50歲後進入生命高危期,3種疾病不得不防
疾病1:高尿酸
目前,中國已經確診的高尿酸患者已經高達1億,成為僅次於糖尿病的第2大代謝類疾病。
尿酸長期升高,不僅會誘發痛風,還會對腎臟產生強烈損傷,加速腎衰竭,危害不容小覷。
尿酸高,身體會出現2種表現,需警惕
表現1:關節腫大
尿素水平居高不下,會析出尿酸結晶沉澱在關節,誘發關節腫大、疼痛、變形,形成痛風石,加速痛風上身。
表現2:腎衰竭
多餘尿酸需要經由腎臟代謝,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當尿酸值過高時,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尿酸結晶沉澱在腎臟,會堵塞腎小管,引發排尿障礙,出現尿頻、尿急、尿不盡等障礙。
腎功能下降明顯後,對蛋白質的過濾減弱,還會引發蛋白質,加速腎功能下降,誘發腎衰,甚至尿毒症。
日常降尿酸,堅持2件事
第1件:減少嘌呤攝入
生活中很多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進入體內會導致外源性尿酸生成過多,提高血尿酸水平。
海鮮、動物內臟、牛羊肉、等最好都要少吃。
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減少嘌呤攝入的同時,減輕血管代謝負擔。
第2件:多運動
多運動可加速新陳代謝,促進尿酸排洩。
但是尿酸高的人運動時要注意幾點:
運動強度不宜太大,以有氧運動為主;
運動時間不宜太長,15-30分鐘即可;
運動後及時補充水分,以免水分流失嚴重引發血脂粘稠,反而提高血尿酸值。
疾病2:心臟疾病
人體心臟雖然只有約一個拳頭大小,但是承擔著向全身輸送血液的重任。
而在50歲後,心臟早已傷痕累累,心血管堵塞嚴重,誘發心梗等心臟疾病的機率大大增加。
睡覺時出現2種異常,警惕心梗上身
異常1:胸口痛
心血管堵塞後,心肌缺血缺氧嚴重,會誘發心肌大面積壞死,損害心臟機能,出現胸口痛的症狀。
如果伴隨有頭暈、噁心、嘔吐等異常,十有八九是心臟供血出現障礙,腦部供血不足引發。
異常2:咳嗽
心臟不適引發的咳嗽在醫學上稱之為“心源性咳嗽”。
這種症狀時心臟左心衰的典型症狀,具體表現為睡覺時咳嗽不斷,突然驚醒,休息片刻後恢復,伴隨者泡沫狀痰。
很多人分不清楚心源性咳嗽和普通咳嗽的區別,最好及時就醫,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保護心臟,做好2點
第1點:多喝茶清理血管
心臟不好的人可以多喝養心茶,有助於促進脂質分解、排出。
每天2-3杯玲雁花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研究發現,玲雁花可減少脂質沉澱,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還可預防血脂高帶來的“心梗”,利於血管健康。
第2點:少勞累
過度疲勞會讓人體的血壓升高,從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會導致猝死的發生。
建議大家在平時要注意休息,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時間,時常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才能更好的預防心梗的發生。
疾病3:腸道疾病
人的一生有將近50噸食物需要腸道分解消化,為人體提供營養。
但是常言道:“人老腸先衰,腸老命不長”。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很多人習慣吃外賣、快餐等,飲食結構不合理,很容易加重腸道負擔,損傷腸道功能,誘發疾病。
腸道生病,排便時會出現2種異常。
異常1:便血
當腸道腫瘤不斷增長時,腸壁空間減少。糞便通過時,會壓縮腸壁使腫瘤破裂,引發便血。
異常2:腹瀉不止
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腸炎所致,因為腸道被細菌感染,若不及時救治,可能會使得人脫水,嚴重危害健康。
預防腸癌,堅持2個方法
方法1:多吃粗糧
想要保護腸道健康,最好“粗細搭配”。
適當多吃一些粗糧,可促進腸道蠕動,緩解改善便祕。生活中,就像玉米、糙米、燕麥、高粱米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方法2:做檢查
醫生介紹,超過7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所以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腸癌的最有效手段。
這不僅可清晰地觀察腸道,還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於腸癌的發現與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