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小腿肚抽筋,麻木,發涼,疼痛的推拿,艾灸及自我運動康復的方法”
引起小腿肚抽筋,麻木,發涼,疼痛的主要累及肌肉以腓腸肌及比目魚肌為主,也可能在趾肌、脛骨後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趾長屈肌、拇長屈肌等小腿後部的肌肉群。引起的原因有區域性肌肉損傷(區域性拉傷、外傷等)或者遠端疾病(腰椎疾病、髖關節疾病、膝關節疾病、踝關節疾病)的傳導。
若是區域性肌肉損傷,一般急性發作24-48小時內靜止休息,24-48小時以後給予區域性推拿、艾灸、熱敷、適量運動等方法效果就很好。
若是由於遠端疾病傳導引起的,除了治療區域性,還要同原發疾病一起治療效果才會更好。
今天我們重點分享“小腿肚”區域性的治療方法。當出現小腿肚抽筋,麻木,發涼,疼痛時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檢查小腿部的肌肉群有沒有受到損傷或者小腿部肌肉群的具體損傷部位。
檢查方法一、(內容源自美國3分鐘骨骼肌肉和周圍神經檢查)(1)令患者端坐,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 90°,保持前足部平放在地面上,但足跟抬高約3cm
(2)檢查者對膝部施加向下的壓力,試著使其足跟著地,如果患者踝關節跖屈肌力量正常,檢查者可能無法超越該力量。
動作:腓腸肌:跖屈踝關節,屈曲膝關節。
比目魚肌:跖屈踝關節。
檢查注意事項:採用端坐檢查時,應確保患者足跟離地距離超過 3cm,以免在檢查時發生踝部損傷。
檢查方法二、(自我檢查法,運用《引書》中的導引術“僉趾”)原文:
附足離合,“yao”三十,曰僉趾。
譯文:
前後腳底拍打地面,跳三十次,叫僉趾。
導引術解釋:
用前後腳底拍打地面這一動作,實際就是做了一個踝關節的背伸和跖屈的動作,重複三十次做跖屈這一動作時,若小腿肚的肌肉發生功能下降,則會出現小腿肚的痠痛、無力的現象,可根據痠痛發生的部位來判斷髮生病變的肌肉。
“小腿肚”區域性推拿方法方法一、檢查方法一或檢查方法二中檢查出的病變肌肉,用手觸控會有僵硬、腫脹、痙攣、壓痛點等現象,在觸控到這些現象的部位給予輕手法放鬆,比如揉法、滾法等使僵硬、腫脹、痙攣、壓痛點等現象減輕及消失即可。
方法二、在“方法一”後給予被動的踝關節背伸牽拉。
“小腿肚”區域性艾灸、熱敷方法以上述“小腿肚區域性推拿方法”中觸控到的僵硬、腫脹、痙攣、壓痛點的部位為主,以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幫助僵硬、腫脹、痙攣、壓痛點的減輕及消失。若是區域性急性損傷應在24-48小時以後進行。
“小腿肚”的自我運動康復方法上面檢查方法二,《引書》中記載的導引術“僉趾”即可。按譯文要求進行練習,提高區域性肌肉功能,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導引術不僅是一個自我檢查的方法,同時還是一個自我康復的方法。
寫在最後:一定要記住:若是區域性肌肉損傷,一般急性發作24-48小時內靜止休息,24-48小時以後給予區域性推拿、艾灸、熱敷、適量運動等方法。
若是由於遠端疾病傳導引起的,除了治療區域性,還要同原發疾病一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