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是一種包括多種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的複雜的情感性精神障礙,與中醫學中的“癲證”、“髒躁”、“百合病”、“梅核氣”、“鬱證”描述相似,臨床可分為7個證型辨治。
肝氣鬱結型
病因:因情志抑鬱,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擾而發病。肝失疏洩,氣機鬱結,則情志抑鬱;久鬱不解,失其柔順舒暢之性,故急躁易怒。氣鬱生痰,痰隨氣升,搏結於咽則見梅核氣,積聚於頸項則為癭瘤,氣病及血,氣滯血瘀,衝任不調,故月經不調或經行腹痛。氣聚血結,日久成嘓瘕積聚。
症見情緒抑鬱,善太息,鬱鬱寡歡,胸脅脹痛,或少腹脹痛,痛無定處,焦慮不安,脘悶噯氣,腹脹納呆,女子月事不行,舌苔薄膩,脈弦。
治以疏肝理氣。方以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為代表。
肝鬱脾虛型
病因:因情志不遂,鬱怒傷肝,肝失調達,橫乘脾土;或飲食不節、勞倦太過,損傷脾氣,脾失健運,溼雍木鬱,肝失疏洩而成。
症見失眠健忘,善悲易驚,精神萎靡,多愁善感,倦怠乏力,興趣低落,少寐,胸悶脅脹,不思飲食,悲傷欲哭,善太息,頭重如裹,舌體胖有齒痕,苔白膩,脈弦滑。
治以疏肝健脾化溼。方以甘麥大棗湯為代表。
肝腎不足型
病因:因久病失調,陰液虧虛;或因情志內傷,化火傷陰;或因房事不節,耗傷腎陰;或因溫熱病久,津液被劫,皆可導致肝腎陰虛,陰不制陽,虛熱內擾。
症見情緒低落,心煩易驚,思維遲鈍,頭暈耳鳴,腰膝痠軟,女子帶下清稀,舌質紅瘦,苔少,脈弦細無力。
治以滋養肝腎。力以百合地黃湯等為代表。
陰虛火旺型
病因:陰虛火旺屬虛火,多由精虧血少,陰液大傷,陰虛陽亢,則虛熱虛火內生。陰分的主要功能,除了滋養、濡養各臟腑組織外,還負責制約陽氣,以免陽氣外露。陽氣是以熱、動、升為特點,陰分則以寒、靜、降相對應。若陰分虧虛,無力制約陽氣,人體會出現陽氣偏盛的虛熱狀態,所謂“陰虛則生內熱”。
症見興趣低落,心煩急躁或情緒不寧,口乾潮熱,多夢易醒,火眠健忘,腰痠盜汗,耳鳴如蟬,面部烘熱,舌質紅有裂紋,苔少,脈弦細。
治以滋陰降火。方以滋水清肝飲、杞菊地黃湯為代表加減。
痰溼鬱結型
病因:氣鬱日久,與痰搏結,阻滯胸咽。
症見情緒低落,胸悶不舒,納呆食少,噁心嘔吐,思維遲鈍,舌淡,苔厚膩,脈濡滑。
治以化痰解鬱,方用半夏厚朴湯、溫膽湯等。
肝鬱血瘀型
病因:肝失疏洩或情緒抑鬱不舒。
症見情緒抑鬱,心煩,自覺腦子遲鈍,不願活動,且面色晦暗,脅肋脹痛,女子痛經閉經,口脣舌質紫暗,有瘀點,苔白,脈沉弦。
治以活血化瘀,理氣解鬱。方以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為代表。
心脾兩虛型
病因:飲食不節,勞倦傷脾,或思慮過度暗耗陰血,或久病失調及慢性出血等,導致心血耗傷,脾氣虧虛。
症見情緒低落,思維遲鈍,精神恍惚,心悸氣促,納呆食少,腹脹便溏,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虛無力。
治以補益心脾。方以歸脾湯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