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霜降”節氣,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食宜——甘淡潤燥,衣應——防寒保暖。

中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初候豺乃祭獸”,是說豺這類動物從霜降開始要為過冬儲備食物;“二候草木黃落”,草木枯黃,落葉滿地;“三候蟄蟲鹹伏”,準備冬眠的動物開始藏在洞穴中過冬了。此時大自然處在向寒冬過渡的階段,我們也應該把“秋凍”放在一邊,為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做些準備了。

保暖:不是人人都適合“秋凍”

霜降養生首先要重視保暖。深秋時節,風大轉涼,不是人人都適合“秋凍”。老年人極容易患上“老寒腿”,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對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兒童,應及時關注天氣,添衣保暖,以免溼邪、寒邪入侵,導致生病。

霜降時節,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在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

暖腳: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人體許多經絡的路線都起源於腳,尤其是腳腕以下部分,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在腳部都有對應的反射區,刺激或鍛鍊腳,就能通過經絡給全身器官以積極有益的影響。每日熱水泡腳20分鐘可以有效疏通足部筋脈。

暖肩:肩膀是容易被忽視的受涼部位。秋冬縮在溫暖的被窩裡,但是隻要露著肩膀,就會覺得很冷。如果不理會它的話,第二天起來肩膀立馬就會變得又疼又酸,這其實就是肩膀受涼受寒引起的。霜降時節要注意保持肩部暖和,不要穿露肩衣服。

暖腹: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露臍服裝不要再穿了,無論室內溫度多高,晚上睡覺也要蓋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

暖頸: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位置。很多人一換季就會咳嗽,嗓子發炎,其實主要根結在脖子。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霜降時節一條溫暖的圍巾可以說是老少皆宜,人人適用。

暖膝:很多日韓女孩子秋冬季節仍然短裙露膝,這是對膝關節的一種傷害。由於關節周圍的末梢神經對溫度和氣壓變化特別敏感,受涼以後會導致周圍的血液迴圈變差,區域性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變化,釋放出一些炎性物質,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進而引發關節炎。此時年輕人要注意多運動,保持膝關節溫度,不輕易露出膝關節。老年人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儘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膝關節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迴圈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必要時應穿上護膝。

食補:宜甘淡潤燥

霜降之時,在五行中屬土。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係上,此時與長夏同屬土,應以淡補為原則,並且要補血氣以養胃。霜降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多表現為口乾、脣乾、咽乾、便祕、面板乾燥等。此時應食以甘淡之品,補津液不足,養肺以潤燥。

秋末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宜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蘿蔔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兩側,練練“嘶”音字功等,都有助於預防呼吸道疾病。

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在飲食調養方面,此時宜平補,要注意健脾養胃、調補肝腎,可適當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於健康。

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此時的進補佳品。霜遍佈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一些地方要吃紅柿,認為這樣可以禦寒,能補筋骨。

情志: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

晚秋時節,天地肅殺,萬物收斂,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鬱。防秋燥、防秋鬱是健康防護重點。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憂,悲憂易傷肺。深秋時節日照減少,溫度降低,草枯葉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垂暮之感,產生惆悵、煩躁等悲秋情緒。《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說明秋季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此時滿山楓葉紅勝火,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一切不良情緒頓然消散,是調解精神的良劑。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霜降已至,謹防“老寒腿”侵襲的重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