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國古代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操作簡便,無毒副作用,是一種綠色的原生態療法。《醫學入門》有云:“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寒者灸之使其氣之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灸火的熱力和腧穴的雙重作用,以行氣和血、扶正祛邪、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扁鵲心書》曰:“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醫說》亦云:“若要安,三裡常不幹。”可見艾灸還具有保健養生的作用。
根據艾灸的功效特點和主治疾病的不同,艾灸的效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1.疏風散寒、溫散寒邪:是說艾灸可以治療外感風寒(吹風受涼)所致的感冒,可灸風門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灸外關穴:手腕背橫紋上2寸;或體質偏於陽虛者(平常怕冷的人)可艾灸神闕穴:肚臍,灸氣海穴:肚臍下1.5寸。
2.溫通經絡,活血逐痺:是說受寒引起的痛經、腹痛、頸肩腰腿痛等用艾灸治療都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如受寒或寒性體質引起的痛經或腹痛可灸神闕穴:肚臍,灸關元穴:肚臍下3寸。如受寒引起的頸肩腰腿痛可以灸疼痛區域性阿是穴:即疼痛最著或者按壓最痛的點。
3.昇陽舉陷:是說因身體虛弱引起的遺尿、脫肛、胃下垂等可用艾灸調理或治療。可灸中脘:肚臍上4寸,灸氣海穴:肚臍下1.5寸,灸足三裡: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向下約四橫指處。
4.消瘀散結,拔毒洩熱:是說對於紅腫熱痛的癰腫,久不消散的,可艾灸病變區域性,有助其內毒拔出以散結。
5.防病保健、益壽延年:《扁鵲心書》曰:“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是說常灸關元、氣海、中脘、足三裡等穴,可以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延年益壽。
艾灸治療時毛孔開放,汗液滲出,同時加速血液流動,不但可促進毒素的排出,還可改善微迴圈。以上就是對艾灸調理及養生保健方面作用的簡單介紹,但想要得到更好地養生保健效果,應注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整好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