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什麼體驗能像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夜晚那麼令人難受。從理論上講,睡覺應該是世界上最自然、最不費力的事情,但失眠現象卻非常普遍。
更令人沮喪的是,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你花在睡覺上的時間對你的身心健康的影響,與你在走路、談話和吃飯上花費的時間同等重要。睡個好覺可以調節情緒、增強注意力、提升記憶力,而心臟病和糖尿病等各種疾病也與睡眠不足存在聯絡。
單純用意志力讓自己入睡可能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藉助各種措施讓自己更容易進入夢鄉。但究竟哪些有用,哪些沒用?
不要天黑後喝咖啡
別喝咖啡絕對是大家異口同聲的建議,這的確值得反覆強調。事實上,這個規矩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嚴格。如果你下午早一點喝咖啡,多數咖啡因在晚上11點前就會從你的體內排出。
所以儘管睡前6個小時內不喝咖啡更容易入睡,但目前還不清楚在這個時間段之外戒掉咖啡是否有什麼好處。值得一提的是,咖啡因對每個人的影響不盡相同,有些人存在基因變異,因而對咖啡因不太敏感——所以只有親身嘗試才能知道哪種方法對你有效。
要堅持寫睡眠日記
戒酒、定期鍛鍊、白天別睡覺、遵守嚴格的作息時間可以改善“睡眠衛生”,為深度睡眠做好準備。
當然,在睡覺前的幾個小時內不要從事任何緊張的活動——這種習慣說起來容易,要記住可並非易事。正因如此,一些研究建議將睡覺前的活動記錄成一份“睡眠日記”,這有助於避開最糟糕的失眠誘因。
睡覺前不要看小說或者閱讀電子裝置
儘管閱讀可能有催眠作用,但由於閱讀文字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可能導致你的身體韻律紊亂。很多電子閱讀器的背光都是藍光,這會導致大腦把晚上誤當成白天。
或許正因如此,最近有研究顯示,睡前幾小時閱讀這些裝置似乎會抑制褪黑素(睡眠激素),因此與傳統的紙面文字相比,反而會加大入睡難度。平板電腦、MP3播放器和智慧手機同樣如此。
所以,如果希望第二天精神百倍,那就最好不要在床上使用數字裝置。
要嘗試一些“助眠食物”
有一種民間說法是,睡前吃乳酪和巧克力會做噩夢。這仍然有待科學驗證,但白天攝入的食物顯然會對你的入睡速度和睡眠質量產生影響。
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尤其是富含油脂的魚類),但低脂肪的食物可能給整體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帶來一定的好處,前提是要在睡覺前至少一小時攝入。富含色氨酸(這是多種神經遞質的重要前體)和褪黑素的食物或許也有助於調節生物鐘,讓大腦為更深度的睡眠做好準備。
最近的評估表明,300克火雞、200克南瓜籽或一杯酸櫻桃汁便可為你帶來足夠劑量的這些混合物——但目前還缺乏確鑿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