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八卷——牽牛子治療腸結
……一宗室夫人,年幾六十,平生苦腸結病,旬日一行,甚於生產,服養血潤燥藥則泥膈不快,服消黃通利藥則若罔知,如此三十餘年矣。時珍診其人體肥膏梁而多憂鬱,日吐酸痰碗許乃寬,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氣雍滯,有升無降,津液皆化為痰飲,不能下滋臟腑,非血燥比也,潤劑留滯,消黃徒入血分,不能通氣,俱為痰阻,故無效也。乃用牽牛末皂莢膏丸與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覺腸結,一服就順。亦不妨食,且復精爽。蓋牽牛能走氣分,通三焦。氣順則痰逐飲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喬,素多酒色。病下極脹痛,二便不通,不能坐臥,立哭呻吟者七晝夜。醫用通利藥不效。遣人叩予,餘思此乃溼熱之邪在精道,壅脹隧路,病在二陰之間,故前阻小便,後阻大便,病不在大腸、膀胱也。乃用楝實、茴香、穿山甲諸藥,入牽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減,三服而平。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八卷牽牛子“發明”
牽牛子的故事《本草綱目》中記載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位宗室夫人已經年過60歲了,這一生苦於患有腸結病,十日左右才能解一次大便,而臨到解時,肛口則會異常疼痛,患者自述這種疼痛的程度好似生產時。這位老婦人曾經服用過一些養血潤燥的藥物,但是會使胸膈阻塞不利;若按照常規治療方法服用消黃通利之藥則毫無效果。像這樣病情耽誤了三十餘年了,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十分的痛苦。
後來,患者請李時珍為其診治,他見這位老婦人體態肥胖而觀其面容多憂鬱,詢問病史瞭解到她每日能吐酸痰達一碗多,才能覺得胸部舒暢一些,她常因“內火”旺而生病。李時珍分析認為,患者這種症狀是三焦之氣壅塞停滯所致,氣機只升不降,津液皆化為了痰飲故不能下行滋潤臟腑,並不是血燥。他認為治療時應用潤劑留滯,消黃藥只能入血分不能通氣,都是化為痰飲,阻礙氣機,所以藥石一直無效。於是李時珍給這位老婦人服用牽牛末皂莢膏丸,老婦人大便立即通暢了,再無痛苦。自此以後這位老夫人只要自覺腸結髮作就服用牽牛末皂莢膏丸,果不其然一服就通暢,也不妨礙飲食了,老夫人的精氣神又恢復了爽利。所以李時珍得出這樣的結論:“蓋牽牛能走氣分,通三焦。氣順則痰逐飲消,上下通快矣。
李時珍還用牽牛子治好了自己的外甥柳喬。柳喬這個人平素喜好酒色,生病時下腹部脹痛,二便不通,以至於不能坐臥,高聲痛哭並呻吟了七天七夜。醫生給柳喬開通利的藥方但並不奏效,於是派人請李時珍來,李時珍瞭解了外甥的病情後,思索此病是溼熱之邪在精道,壅脹隧路,病在二陰之間,因此前阻小便,後阻大便,病並不在大腸與膀胱。於是李時珍用川楝子、茴香、穿山甲這些藥,入牽牛子加倍水煎服,柳喬第一次服用病情就減輕了許多,服用三次後病情己然痊癒。
牽牛子植物圖
牽牛子得名牽牛子別名黑醜、白醜、黑牽牛、白牽牛、二醜、草金鈴等,為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或圓葉牽牛的乾燥成熟種子。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果殼雜質,曬乾。本品有黑、白二種,黑者名黑醜,白者名白醜,兩種的混合品名二醜。臨床應用除了生品外,還有炒牽牛子等炮製品應用,生用力峻,炒用則緩其性。
據《名醫別錄》記載:牽牛子“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藥性論》載“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水氣,虛腫,落胎。”《本草綱目》載:“逐痰消飲,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本草正義》載:“牽牛,善洩溼熱,通利水道,亦走大便。”從前面所講的傳說故事以及這些著名的本草著作記載來看,牽牛子能夠通利二便治療腸結。牽牛子在中藥瀉下藥裡的峻下逐水類藥物,縱觀祖國醫藥史,對牽牛子頗有研究,明代大藥學家李時珍透過臨床實踐,總結出牽牛子能“走氣分,通三焦”、“達命門,走精隧”,認為其治療“大腸風秘氣秘,卓有殊功”,豐富了牽牛子的藥性理論。如今牽牛子仍被廣泛應用於臨床,用於腹水腫脹,可配合攻下逐水藥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用於痰壅氣滯、咳逆喘滿,常與葶藶子、杏仁等配合應用。用於蟲積腹痛,常配伍檳榔、大黃等同用,對蛔蟲、絛蟲都有驅殺作用。
202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了8種含牽牛子的中成藥,一捻金、大黃清胃丸、山楂化滯丸、小兒化食口服液、開胸順氣丸、木香檳榔丸、複方牛黃清胃丸、檳榔四消丸在瀉火通便、消食化滯等方面有很好的應用。
牽牛子草本圖
今天的牽牛子臨床應用也和古時相符,主要有兩個方面:
1、瀉水通便,消痰滌飲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
2、殺蟲攻積,用於蟲積腹痛,蛔蟲、絛蟲病。
藥理功效中醫認為牽牛子味苦,性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功能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瀉。牽牛子主要含樹脂苷類化合物牽牛子苷(Pharbitin),還含麥角醇(Lysergol)、裸麥角鹼(Chanoclavine)、田麥角鹼(Agroclarine)、麥角新鹼(Ergonorine)等多種生物鹼及脂肪油、氨基酸、微量元素、蛋白質、多種糖類和色素。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牽牛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瀉下、利尿、驅蟲、興奮子宮、抑菌、抗腫瘤、改善記憶等。
1、瀉下作用
牽牛子苷的化學性質與瀉根素相似,有強烈的瀉下作用。牽牛子苷在腸內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能夠刺激腸道,增進蠕動,導致瀉下。
2、利尿作用
牽牛子苷能加速菊糖在腎臟的排出,使尿量增,故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3、驅蟲作用
在體外試驗中,牽牛子對豬蛔蟲、絛蟲有驅蟲效果。
4、興奮子宮作用
研究表明牽牛子提取物對小鼠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可能與促進前列腺素釋放有關,同時對家兔離體腸管及子宮有興奮作用。
5、其他作用
牽牛子還有抑菌和抗腫瘤作用。其提取物能夠明顯改善東莨菪鹼所致的小鼠記憶障礙,可能與其啟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有關。
現代藥理研究再次證明了古人的經驗智慧,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為傳統中醫應用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援。
民間偏方關於牽牛子,民間有很多流傳的單方或驗方,臨床證實均有效果,但應對症用藥。
1、治療頑固性便秘
① 牽牛子6g,烘乾,研細末,每次1g,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如藥後大便仍不通,可加大劑量至每次2~3g,大便已通則停止服藥。
② 取本品8g,蘇子20g,桃仁6g,火麻仁12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2、治療小兒內傷乳食,積滯化火
牽牛子、大黃各20g。共烘乾,研細末,6個月以下者,每次0.1g;6個月~1歲,每次0.15g;1~3歲,每次0.3g;3~6歲,每次0.45g;6~12歲,每次1~1.5g。每日3次,以瀉下為度。隨後用山藥、蓮子等調理脾胃。
3、治療癲癇
① 用黑白牽牛子各等分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每次1丸,早晚各服一次。
② 用牽牛子、石菖蒲、枯礬、龍骨、地龍各等量研細末,裝膠囊,每粒0.5克,每次3粒,每日2次內服。
4、治療腹水、水腫
牽牛子40g,小茴香(炒)10g,制香附20g克。共研細末,每服3g(重症可用至6g),生薑湯調勻,晚間睡前服。
5、治療雀斑
牽牛子30g。將其烘乾,研細末,每晚臨睡前取適量,雞蛋白調勻,塗擦面部有雀斑處,翌晨以溫水洗去。連用5~7周。
6、治療蟯蟲
取黑白牽牛子適量,炒熟,研成粉末,用雞蛋1個加油煎至將成塊時,把藥粉撒在蛋上。於早上空腹服用,成人每次服3g,小兒酌減,每隔3天服1次,嚴重者可服3次。
7、治療小兒夜啼
① 牽牛子10g,丁香2g,冰片少許,共研末,開水調泥敷臍治療。
② 黑牽牛子7粒研末,溫水調成餅狀,於睡前敷臍。
使用注意孕婦及胃弱氣虛者忌服。不宜與巴豆、巴豆霜同用。牽牛子為峻下的藥品,少用則通大便,多用則瀉下如水,故臨床應用時應注意控制劑量,且只宜暫用,不可久服。
本品有小毒,用量過大可引起便血、腹痛、嘔吐等中毒反應。應警惕出現神經系統症狀,以舌下神經受損為主,表現為舌之運動麻痺而語言障礙,重者可致昏迷。並因本品經由腎臟排洩,大量服用對腎臟有刺激性,可使腎臟充血發生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