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如今有人把飲酒視為一種養生手段,提倡睡前喝酒能促進健康。說法包括“睡前一杯紅酒,能軟化血管還養顏;睡前一盅白酒活血化瘀人不老;睡前一杯啤酒,至少心情好;只要不貪杯,喝酒對身體也有益處”等。
真相解讀:
在古代詩人眼裡,世間最美好的事物非飲酒莫屬,更是將其融入到詩詞歌賦之中以抒發情感,有曹操在短歌行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對人生短暫的感慨,也有杜甫在“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中的酣暢淋漓,還有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的曠世壯舉。
飲酒既是一種飲食習慣,也是一種文化傳承,酒在現代人的生活裡幾乎無處不在,有無酒不成宴的說法,現如今更是有人把飲酒視為一種養生的手段。胖叔就聽過關於“睡前一杯紅酒,能軟化血管還養顏;睡前一盅白酒活血化瘀人不老;睡前一杯啤酒,至少心情好”,諸如此類關於睡前飲酒有益於健康的傳言,是真的嗎?又或者說喝一杯什麼酒才能達到才能達到這些養生健體的效果呢?
這還真不一定,睡前飲酒可能非但達不到您想要的效果,還會增加疾病的風險。
喝酒就是冒風險 而且跟量無關
在愛酒之人間很流行一句話:“只要不貪杯,喝酒對身體也有益處”,但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飲酒與健康之間的關係非常明確:飲酒已經成為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了全球酒精與健康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約300萬人死於飲酒。
一方面,飲酒會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釋出的致癌物列表中,酒精赫然列為一類致癌物,也就是證據非常明確的致癌物質,能夠誘發肝臟、乳腺、直腸、結腸、口咽部、喉部和食管等7個部位的癌症。
另一方面,飲酒會增加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的風險。2019年國際頂級醫學期刊《Lancet》上刊登的一篇研究,透過對來自19個高收入國家的599912名參與者長達11年的隨訪研究發現,喝酒與全因死亡率、各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而且並無“安全劑量”存在。這也就意味著並不只有長期酗酒才會造成不良後果,換句話說只要飲酒就會有風險。看完這些是不是感覺後背發涼呢?
睡前小酌促健康?不靠譜!
透過前面的各種資料和研究結果可以判斷出,流行甚久的“睡前一小杯”的養生方式是靠不住的。

圖蟲創意
一方面,所謂飲酒能活血化瘀其實是酒精擴張血管並加速血流,一定程度上能夠達到加快血液迴圈的效果;但同時也加重了心臟的負擔,甚至對血管造成刺激,對於本身就有血液迴圈障礙的人群,比如冠心病或是高血壓患者,酒精刺激有可能誘發血壓失控,甚至繼發心腦血管出血或梗塞。
另一方面,飲酒能夠改善睡眠可能本身就是偽命題。飲酒之後睡意猛增屬實不虛,但是睡著和睡眠質量並不能劃等號,絕大多數人酒後睡眠會因口渴而醒來,那是酒精在體內代謝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水分,造成體內缺水的狀態。即便你沒有中途醒,這種缺水狀態也會讓身體處於疲乏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酒醒後依然會感覺很累的原因。
那麼,紅酒是不是比白酒和啤酒更健康呢?這也未必。以葡萄為原料發酵的紅酒,其中會含有一定量的單寧成分,而單寧對血脂和心血管有一定保護作用,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紅酒確實要比白酒和啤酒更適宜。但問題就在於不是所有的紅酒都含單寧,而且含量也受品種的影響。也就是說,紅酒中單寧的保護作用很難抵消紅酒中酒精對心腦血管的影響危害。
什麼酒都要控量 當然不喝最好
所以說,無論是什麼品種的酒,無論什麼場合都應控制。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就明確提出:無論男女均應戒菸限酒,男性每天飲酒量不宜超過25克,女性不宜超過15克。舉例來說,男性白酒建議控制在半兩以下,如果喝啤酒也不要超過一瓶(500毫升),當然不喝是最好的。

圖蟲創意
對於愛喝酒的朋友,也有一點健康小提示:一定要注意儘量不要空腹飲酒,飲酒之後要多喝溫水,以幫助酒精代謝,減少其對身體的傷害,切莫以碳酸飲料“解渴”,否則醉的更快。
美酒雖好,切莫貪杯。睡前飲酒,未必對健康有益,建議大家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量力而行,切莫盲目跟風。
闢謠專家: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複核專家:宋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