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腳不舒服,走路疼痛,除了是鞋子的問題以外,還要小心它—足底筋膜炎。

喜歡跑步的李先生,跑步完第二天的清晨起床時左腳一著地,腳後跟和足底頓覺刺痛,用紅花油揉了揉腳,活動了一會痛感慢慢緩解,因為痛感能夠忍受,李先生並沒有引起重視,以為是自己跑步不當引起的,相信休養一段時間後會自然好轉。但是兩個多月過去了,左腳足底疼痛反覆出現,尤其在步行後和穿硬底鞋時,疼痛感格外強烈。來到骨科門診就診,被診斷為左足底筋膜炎

想必廣大的讀者朋友們比較好奇,怎麼李先生好好的就得了足底筋膜炎,啥是足底筋膜炎呢?我會得嗎?小彭醫師在今天這期科普中,將為大家解答這些疑惑。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發生在足底筋膜和跟骨接合處(肌腱和韌帶附著於骨頭處)的病變,伴或不伴足底筋膜內側緣的疼痛。特徵為患者會有腳跟或足底區疼痛,每天起床或是休息後開始走路的第一步,症狀最嚴重。足底筋膜炎是成人足痛和足跟痛的最常見病因之一,因其經常是在運動(如慢跑)後而加重又稱跑者足、慢跑者的腳跟。

小彭醫師提醒廣大讀者朋友們當出現以下症狀的人群,要高度懷疑自己有足底筋膜炎。

1)腳底跟或腳底內側面或足弓位置出現劇烈刺痛。

2)疼痛在早晨起床後或在停止活動之後的任何時間段發生。如果再次開始活動,疼痛的程度通常會改善。

3)長時間的站立、步行或跑步之後,疼痛會加劇。

4)踝背屈受限、蹠屈肌力量減弱、踝部肌肉力量減弱、距下關節過度旋前,下肢的靈活性差。

5)疼痛會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疼痛的程度從輕度到劇烈難以忍受。經過休息後,足底筋膜炎多數會自動消退,但要完全康復,可能要好幾個月或更長的時間

足底筋膜炎可見於各種人群,那麼哪些人群會更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呢?

1)身體肥胖,尤其是身體質量指數大於30kg/m²(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2) 腳底小腿肌肉以及跟腱過於緊繃。跟腱連線小腿肌肉及腳跟後部。繃緊的小腿肌肉和跟腱會使得足弓進一步扁平。

3)不正常的腳部結構。扁平足或足弓太高都會影響到腳部的壓力分佈。

4) 穿上不適合自己腳的鞋子或者有不合適的穿鞋習慣。過於平坦的鞋子不能很好地支撐足弓,使足底筋膜得不到保護。中等高跟的鞋子可升高足弓,從而減低對足底筋膜的壓力。

5)不適合的體育運動。對腳部加重壓力及需要重複拉伸腳部的活動會增加患上足底筋膜炎的風險。這些活動包括跑步(尤其是馬拉松)、長途步行、跳躍、網球、籃球和健美操等。尤其是突然訓練量增加、突然加速、突然改變訓練內容及跑道。

6)整天站立。長時間在硬地上站立或步行,會增加腳部的負重。

參考文獻

Riddle DL, Schappert SM. Volume of ambulatory care visits and patterns of care fo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lantar fasciitis: a national study of medical doctors. Foot Ankle Int 2004; 25:303.

Cole C, Seto C, Gazewood J. Plantar fasciitis: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Am Fam Physician 2005; 72:2237.

29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胳膊後背時肱二頭肌痛,休息側臥手麻的診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