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的心臟就像是一個泵,它把血液運送到全身,一旦我們的心臟出現問題,那麼血液沒有辦法到達其他部位,身體自然會出現問題,比如說心臟早搏的問題。

  很多人在體檢中查出心臟“早搏”的患者,往往憂心忡忡,積極要求治療。這是由於人們對早搏的錯誤認識造成的,對“早搏”患者要區別對待,如是功能性引起,則無須太過治療,著重調整作息和控制情緒是關鍵。

對早搏的錯誤認識錯誤一:早搏是心臟停跳

  所謂早搏,是由異常心電現象引起的心臟提前收縮,即心臟受到司令部一竇 房結以外部位的指令而提前收縮。這次收縮的訊號,不是從司令部發出的。根據發出指令所在位置的不同,早搏可分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區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不論是哪一種早搏,心臟也沒有停跳,只是這次搏動比正常的節律提前了一些。由於搏動的提前,心臟收縮前還沒來得及抽吸到足夠量的血液,搏出的血液量就比正常搏動稍少一些。這種搏出量的臨時一次的減少,傳導到外周血管,可能會使導致這一次的脈搏消失或只是減弱一些。如果脈搏臨時消失一次,會自己搭脈的人可以感覺到,就好像脈搏停了一次。這就好像是給腳踏車胎用打氣筒打氣,如果每次都拉滿氣筒,每次都能進氣。如果拉不滿,進氣量就少,或者根本進不了氣,壓力都在中間環節消耗了。

錯誤二:早搏是由心臟病引起的

  如果用動態心電圖對正常人作24小時的連續觀察,可能記錄到早搏的人會達到70~80%,早搏雖是心臟的不規則的跳動,但早搏並非皆由疾病造成。情緒緊張、激動、焦慮,過多地吸菸,大量地飲酒、喝濃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

錯誤三:早搏越多症狀越重,危險性越大

  早搏的頻度、症狀,和早搏的風險之間是沒有關係的。並不是說早搏越多,它的危險就高一點,不是這樣的。再一個,早搏的症狀重,是不是它的危險就高?其實這個也不是的。早搏的症狀,是取決於個體的敏感性,它和風險,和後邊的預後,是沒有關係的。

錯誤四:有早搏就必須用藥消除

  其實早搏雖然在心臟病患者中,是很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但並不是所有的早搏都有器質性心臟病,這是一種誤解,但很多人卻是因此惶惶不可終日,四處求醫,網路上很多文章都會誇大其詞,很多偽科普謠言其實最後就是為了銷售產品,結果不少人可能都會被告知需要服用各種保健品、佩戴治療心臟病的所謂手錶、用磁療床等等,最後發現毫無用處。

10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有群糖尿病人:需要特別的管理和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