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這與人們膳食結構的改變有著密切的關係。

火鍋、燒烤、蛋糕、奶茶……這些高油高糖的食物,在以前只是偶爾的"生活調味品",如今卻成為了大部分人每日必不可少的"快樂源泉"。

於是,糖尿病的"後備軍"日益壯大。

幾乎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5個正處於"糖尿病前期"。

甚至有些人見到顯示正常的體檢結果,仍心存僥倖,大吃大喝不顧及,殊不知自己的身體正被高血糖一步一步侵蝕著!

血糖的標準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水平為4.0~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7.8(mmol/L);

糖尿病前期的糖代謝情況分為糖耐量異常和空腹血糖受損兩種情況。糖耐量異常的空腹血糖水平為正常水平4.0~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7.8~11.1(mmol/L);空腹血糖受損的空腹血糖水平為6.1~7(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為正常水平<7.8(mmol/L);

而糖尿病異常的空腹血糖水平為≥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11.1(mmol/L);

有一條"警戒線"需特別注意:5.6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過這條"警戒線",即使沒有達到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標準,也要提高警惕。建議做進一步檢查,例如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等。

除看血糖外,還有哪些辦法判斷糖尿病前期?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這而糖尿病的前期往往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如果已經產生了明顯症狀,說明已經是糖尿病者患者而不是前期了。但糖尿病前期仍然有跡可循。

"慌"。如果沒有在進食時間按時進餐,或者在進餐後2~3小時,經常出現輕微的心慌,手抖症狀,以及特別地想吃東西。進食之後這種症狀得到緩解,情緒也恢復平靜。這種情況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訊號"。

"粗"。如果成年男性腰圍超過90cm,成年女性腰圍腸胃80cm,就需要格外注意。腰圍粗代表內臟脂肪過高,容易增加高甘油三酯血癥和高血壓的發生風險。

"黑"。如果在頸部、腋窩等部位的皮膚髮黑、增厚,摸上去細細軟軟的彷彿天鵝絨,這就是黑棘皮症的表現。多發生在肥胖體型的年輕人身上,以及糖尿病或胰島素抵抗人群。胰島素抵抗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控制,發展下去就會變成糖尿病。

建議45歲以上且有糖尿病家族病史人群,在發現以上症狀後,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同時密切關注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最後能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如何挽救"糖尿病前期"?

減肥。肥胖對於血糖的影響很大。重度肥胖(尤其腰圍粗)人群患糖尿病風險是正常體型的人的30倍。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控制進餐的速度,細嚼慢嚥;吃飯順序最好是先喝湯,再吃蔬菜和肉,最後吃主食;清淡飲食,增加粗纖維的攝入量,多吃升糖指數低的蔬菜和水果;每天攝入300ml或者相當量的奶製品。

規律運動。建議每週運動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20分鐘,以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

防治糖尿病,控糖第一步。

為了身體健康著想,一定要適當地管住嘴!

#糖尿病#

12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糖尿病友“控糖”該怎麼辦?醫生告訴你:小心這些隱形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