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糖尿病,相信我們都不陌生,可以說“糖友”遍天下!也許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現在患上糖尿病的不僅僅是老年人,許多的年輕人和中年人群也加入到“糖友”大軍,且這個資料每天都在上升。
糖尿病被譽為“不死的癌症”,因其無治療糖尿病人的特效藥物,所以糖尿病人需要終身服藥“控糖”。稍有不慎,就容易導致我們的心臟,腎臟,以及生殖相關的器官,出現一定情況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心血管疾病,往往會,影響我們的生命健康。
因此“控糖”工作必須做好,尤其是需要注意以下這些問題:一、少吃有新增糖的加工食品糖一直以來都會潛伏在各種加工食品中,如餅乾、巧克力、糖果、糕點、蜜餞等等,即使是鹹味的餅乾和麵包中,也含有大量的糖。平時,我們要選擇多吃新鮮食品,少吃包裝加工食品。
食品精加工不僅會造成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營養元素的流失,還可能新增各種的食品新增劑,會影響腸道的健康功能,增加炎症風險,危害血糖健康。
二、巧識標籤中的隱形糖在我們日常的食物中其實包含著許多“隱形的糖”,上面沒寫著“糖”字,你也吃不出有糖,卻是含糖大戶,我們稱他們為“隱形糖”。除了我們常見的白砂糖和蔗糖外,玉米糖漿、甘蔗糖漿、糖蜜、轉化糖等等,都是額外新增進食品的糖。若配料表上出現了三四種或更多上述新增糖,意味著該食品太“甜”了。
特別是在一些我們日常容易忽略的調味料和食物中也潛藏著許多糖,糕點、冰淇淋中含有驚人的糖分,雖然吃起來不是甜味的,雖然打著“低糖”甚至“無糖”的招牌,卻富含糖。
三、不喝含糖飲料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料的消費量逐年增加,無論是碳酸飲料,還是能量飲料、冰茶、果汁都會加入不少糖來增甜。但過多大量飲用含糖飲料可增加齲齒、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的發生風險。飲用含糖飲料後口腔裡的細菌可以使糖和食物殘渣發酵,參與形成牙菌斑;碳酸飲料有一定酸度,長期飲用也會酸蝕牙齒,增加患齲齒風險。由於直接的能量攝入增加以及較差的飽腹感、可能會刺激食慾等原因,每天喝碳酸飲料會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因此,建議公眾,不論孩子還是成人,都應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四、烹調少用含糖調味品
很多家庭做菜喜歡“濃油赤醬”,如紅燒肉、魚香肉絲都是高糖食物。建議大家烹調時應清淡、低油,以清蒸、水煮為佳。嚴格限制油炸食品。避免勾芡或大量使用含糖調味品如番茄醬、果醬等。
五、循序漸進戒糖
吃糖有一定成癮性——因為身體攝入糖之後,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你感到愉悅。戒糖如同戒菸,需要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反彈。但是,一次性斷掉主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戒糖也不能捱餓啊!
所以,你可以嘗試循序漸進減少攝入主食,先減少1/3或1/2,剩下的用蛋白質和脂肪等抵上。這類食物能幫助你維持血糖平穩,而且跟碳水化合物相比,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燃燒”得更慢,飽腹感更持久。這些吃飽了,你就吃不下高糖食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