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和營養是腫瘤患者的抗癌基礎。“吃的要有營養”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了,但是有些患者心裡卻犯了嘀咕:吃的這麼營養,腫瘤細胞會不會隨著身體的恢復捲土重來呢?
其實,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患者術後補充營養會加速腫瘤發展。相反,有一組資料更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調查發現,我國惡性腫瘤患者中、重度營養不良發生率高達58%!30.04%的患者在治療後3個月內出現體重減輕,其中超過一半的患者體重減少比例超過原體重的5%以上。
腫瘤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在癌細胞代謝異常及抗腫瘤治療不良反應的影響下,營養不良的風險也會成倍增加。
不過,病急不能亂投醫,以下這些營養誤區,說不定你已經踩中好幾個了哦!
誤區一:吃糖補充營養,對腫瘤沒影響!
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人去醫院看望病人的時候都會送一些白糖、糕點、罐頭等含糖食物,飽腹又能快速補充能量。其實現在大部分營養品中,所含的糖分也不少!
這麼看來,似乎患者吃些糖也沒有影響。
但事實是,腫瘤組織喜歡搶奪人體攝入的糖分,來滿足自己的能量需求,因此腫瘤患者應該限制糖的攝入。
糖在食物中廣泛分佈,蔬菜、水果、穀物和豆類等食材中含有天然糖,零食中多含有新增糖,日常食用的蜂蜜、紅糖、白糖等都是糖,患者應該限制攝入所有的糖嗎?
非也,人體正常細胞的生長也離不開糖,因此適當攝入糖分是必須的,建議腫瘤患者透過食用天然食物獲取糖分,儘量戒掉所有的新增糖。
誤區二:素食主義:不長胖防復發
腫瘤怕“胖”,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再加上術後輔助治療因素影響,很多患者便選擇了“素食主義”。看起來每天更換了多種蔬菜品類,比肉類健康的多,實際效果可能並非如此。
首先,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並不相同。
衡量食物是否有營養價值,最直接的方式是比較該食物能被身體吸收多少。但是,植物蛋白由於本身分子結構差異,其吸收率往往比動物蛋白低得多。因此,長期素食的患者,很容易出現蛋白攝入不足的情況。
再者,長期素食可能還會引發血糖、血脂波動,甚至部分患者出現脂肪肝的極端情況。
要再次向大家強調:飲食均衡、營養搭配、儘量避免全素飲食。
誤區三:所有患者需要保健品滋補品
很多患者患病後願意服用保健食品,如靈芝、人參等。
在此不得不提醒大家,營養品並不具備治療的作用,在各類保健品的食用說明書上也提到“保健品不能代替藥品治療疾病”的相關內容。
如果只是作為營養補充的話,也需要因人而異。
所以,如果真的想選擇某種保健品、滋補品提高身體素質,請一定在醫生的指導下食用哦!
誤區四:防癌食物可以防癌
腫瘤的發生是由於基因、環境、食物、心理等多方面帶來的,所謂的抗腫瘤食物,其實是因為富含某種營養素或者某種天然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效果。
但是如果以此便推斷某個食物是“超級抗癌食物”,誇大食物本身的價值,那就有失偏頗了!
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相對來說會降低腫瘤的發病風險,但是聽信某一種食物可以抗癌便只吃這些食物的話,反而不利於營養均衡。
如何評估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了呢?
簡便來看,體重及體質指數可以作為診斷方式。
①理想體重:實際體重為理想體重的90-109%為適宜,80-89%為輕度營養不良,70-79%為中度營養不良,60-69%為重度營養不良。
②BMI:我國標準為BMI<18. 5kg /㎡為低體重(營養不良)。
(註明:BMI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計算公式為: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寫在最後
既往研究表明, 大約40%的惡性腫瘤患者死於營養不良, 而不是疾病本身。營養治療可以降低腫瘤患者的營養風險,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科學合理的腫瘤營養管理也離不開精準化的營養干預方案,如果大家仍然對飲食營養有疑問,可以聯絡所在醫院的公共營養科,儘量避免在飲食營養方面“走彎路”~
作者 | 愛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