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57歲,被確診為肝癌沒多久,令她難以接受的是,自己剛做過體檢,各項檢查都很正常,肝功也很正常,卻“莫名其妙”的診斷為肝癌,況且,自己也不喝酒,還年年體檢,每年體檢都沒事。基於此,李女士認定是醫生誤診了,不依不饒的想要討個說法。
為什麼年年體檢都正常,今年就診斷為肝癌了?肝功能明明正常,為什麼沒能提前發現問題呢?真的是醫生做錯了嗎?
為什麼剛查了肝功,沒有檢查出肝癌?在這個案例中,我們注意到一個小細節:患者不久前才查了肝功,但是卻也沒有查出肝癌,這是為什麼呢?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就先要了解肝功是什麼,包括哪些專案。
肝功檢查常用的專案主要包括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這三項主要反映的是肝臟的合成功能。
除此之外,常規檢查還有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間接膽紅素(IBIL)、總膽汁酸(TBA)等。
不同的檢查專案,其反饋出來的病症也不同。
首先是轉氨酶,其中有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代表肝臟的炎症損傷,可監測肝臟是否受損。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間接膽紅素(IBIL)等可反映肝臟分泌功能是否正常。(1)總膽紅素升高:病毒性肝炎、藥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黃疸、惡性貧血、新生兒黃疸、內出血等都會出現總膽紅素的升高。
(2)直接膽紅素升高:說明肝細胞處理膽紅素後的排出發生障礙,即發生膽道梗阻。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肝功能的各個篩查指標中,並沒有一個是針對肝癌的。那麼,哪個指標是篩查肝癌的呢?
目前可以用於診斷原發性肝癌的生化檢驗指標只有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最初用於肝癌的早期診斷,它在肝癌患者出現症狀之前8個月就已經升高,而此時大多數肝癌患者還沒有明顯症狀。
值得一提的是α-L-巖藻糖苷酶(AFU),血清AFU測定對原發性肝癌診斷的陽性率在64%~84%之間,特異性在90%左右。可以與AFP形成良好的互補性,在肝癌的診斷、隨訪中已經越來越受重視。
很“不幸”的是,這些常規檢測中,並沒有包括AFP、AFU的檢測,因此,文中開頭李女士做了肝功檢查仍然沒有檢測出肝癌,也就理解的通了。
肝功能正常,是不是肝就真的健康呢?我們在做了肝功檢測後,如果最後的檢查指標是正常的,是不是意味著肝就是正常的呢?
未必!
我們的肝就像是一頭老黃牛一樣,是一個“任勞任怨”的器官,當你喝酒、吸菸傷害它時,它仍然選擇默默的幹活,哪怕正常的肝細胞只剩下30%,身體的代謝仍然是正常的,不會為我們所發現。因此,即使我們檢查肝功時,肝功指標是正常的,也不一定代表肝是健康的。
對於酗酒、抽菸很兇,日常吃的太油膩的人來說,不是你們“抽菸、喝酒不會致癌,我就沒事”,而是殘留的正常癌細胞還能勉強苟延殘喘,提供正常的代謝活動。如果還不改變日常習慣,出問題只是早晚的事。
另外,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當體內的腫瘤長大,牽動了周圍的組織和肝臟的外膜時,才有可能引發肝區疼痛。
綜上所述,雖然肝臟能夠自身修復受損的肝細胞,但如果養成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修復速度趕不上受損速度,最終還是會出問題。
甲胎蛋白是檢測肝癌的唯一指標嗎?癌症的發生不是突然發生,而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習慣。疾病的檢測是透過多個指標綜合分析得出的結論,癌症更是如此。
肝癌高危人群應進行篩查,聯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B超檢查,若有異常,可進一步考慮或檢查。
透過B超檢查、CT、磁共振等檢測手段聯合甲胎蛋白的綜合應用,醫生可以做出更客觀的分析和判斷,尤其是肝癌的高危人群更要注意定期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