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被稱之為“沉默型殺手”,之所以有這稱謂,是因為腎病疾病過程隱匿,患者缺乏或很少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因此早期就診率非常低,許多患者就診時,已進入中晚期或者尿毒症期,想要杜絕慢性腎臟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釜底抽薪”。所以瞭解自己患上腎病的機率大小很重要,可以更方便早日做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從根本上對慢性腎病說“不”。那怎麼了解患上腎病的機率大小呢?可以看看你是不是屬於這15類人群,若是的話,警惕性一定要立馬提高起來!
小小年紀患上腎病綜合徵,早產體重較低成為病因誘發因素我在2018年11月接診了一位,4歲的腎病綜合徵患者,來院小朋友已經有浮腫了,家長也是考慮到孩子還小,不想一直激素控制,因為孩子已經出現不正常的體態,來院想嘗試想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治療前檢查蛋白三個加號(+3),經過40天的住院治療,浮腫徹底消失,再複查蛋白已經消失,出院後鞏固治療半年,門診隨訪至今小朋友一直很健康,未復發。
其實他的父母一直都很迷惑,孩子怎麼患上腎病了。因為家裡人都沒有腎病病史,孩子又小也沒什麼原發性疾病導致腎損傷,更不要說什麼生活習慣不好導致的腎臟損傷。所以後面治療效果出現,兩人都鬆了口氣的時候,找我問了下。後面我瞭解到,這個小朋友媽媽生他的時候是早產,生下來比普通孩子小很多,還不到5斤,後來經過精心養著,體重才慢慢稍有迴轉。我想這很可能就是原因,因為低體重的新生兒因為發育遲緩,確實會對腎臟產生不良影響。
小患者的化驗單
哪些人更容易得慢性腎臟病近年來,慢性腎臟病發病率有明顯的升高,根據病因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腎臟病。其中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與免疫紊亂有關。也有些與遺傳因素相關。以下幾類人群容易得慢性腎臟病:
① 有慢性腎臟病家族史,尤其是尿毒症一級親屬。
② 老年人。
④ 高血壓、高尿酸血癥、高鈣血癥、高脂血症。
⑤ 肥胖及代謝綜合徵。
⑥ 心血管疾病,如心衰。
⑦ 慢性感染性疾病。反覆發作性慢性扁桃體炎、慢性結腸炎、HBV攜帶者、HCV HIV感染者。
⑨ 血液系統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
⑩ 腫瘤及化療時。
⑪ 妊娠。
⑫ 使用腎毒性藥物者:氨基糖苷類、甘露醇、中藥(馬兜鈴腎病)。
⑬ 後天單側腎切除者。
⑭ 急性腎損傷(AKI)病人。
⑮ 低出生體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