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般來說冬季對於腎臟病患者來說不太好過,因為冬季氣候的原因人體迴圈會放緩,血壓升高,血糖的情況也相對不樂觀,外加上易感冒,感染各種病菌等等,很容易讓腎臟病復發或者病情加重,所以,在最近我們就腎臟病進行科普,讓大家多瞭解腎臟病,並且談談腎臟病的治療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腎臟的功能有哪些?

腎臟功能特點

腎臟就是我們俗稱的“腰子”,顧名思義位置就在於腰部脊柱的兩側,腎臟並不大,一般也就跟我們的拳頭大小相當,腎臟由腎單位組成,每個腎臟包含有100萬左右的腎單位,而每個腎單位又由腎小球和腎小管構成。腎臟主要的功能是代謝人體的血液,製造尿液,相當於把血液進行一次過濾,營養留下,廢物排出(透析也就是這個原理),所以尿液的生成跟腎臟有很大的關係,尿液中的成分則跟血液和腎臟相關,如果血液中的某種物質過多,超出了腎臟的極限,則可能就透過尿液排出,而尿檢就是透過測定這些物質,來了解腎臟的情況或者血液的情況。除了代謝外,腎臟還能分泌一些激素,比如腎素、前列腺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等,還能分泌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

什麼是腎臟病?

腎臟病泛指所有跟腎臟有關的病變或者腎功能受損的情況,腎臟病一般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而我們狹義上腎臟病特指的是慢性腎臟病(英文簡稱 CKD),指的是腎臟組織長期受損,導致其功能或者結構出現異常,甚至無法恢復的情況。腎臟病主要跟人體的迴圈系統有一定的關係,所以人體有迴圈系統的疾病往往會影響到腎臟,而腎臟有問題也會影響到迴圈系統,所以經常在臨床上我們會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會導致腎臟受損,長期會出現慢性腎病;而一旦有了腎病,往往有會導致高血壓、紅血球生成異常以及骨質疏鬆等,所以對於腎臟病的預防和治療,不能單純從腎臟著手,而是應該考慮人整體的健康問題。

腎臟病種類比較多,常見的有先天性的腎臟病,比如多囊腎;慢性腎病,這類疾病包含較多,也是臨床上常見的腎臟病;急性腎病,多指急性的腎損傷,發病較急,有可能導致腎臟衰竭;腎小管間質腎病;腎囊腫;腎結石等,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疾病導致的腎臟併發症,都屬於腎病。

腎臟病的原因有哪些?

腎病的原因較多,首先有老化的原因,因為根據研究人體過了40歲後,腎功能開始下降,每年下降1%左右,所以人年齡越大越容易出現腎臟疾病;其次有慢性腎病家族史的人,有較大可能性出現腎臟病;再次腎臟病跟迴圈系統相關,三高甚至四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都能夠導致腎臟病,糖尿病也一樣;另外腎臟病也跟人們的日常習慣有關,如高蛋白質飲食、肥胖、吸菸等也有可能導致其他疾病,進而損傷到腎臟;最後就是亂服用藥物,有些西藥(部分止痛藥)以及不規範的中藥中含有損傷腎功的物質,自行服用可能會導致腎臟的嚴重損傷。

除了以上的問題外,當腎臟出現異常可能會導致蛋白尿產生,而蛋白尿又會促進腎損傷加重,加速腎功能異常,所以蛋白尿也是導致腎病的原因之一。

瞭解了腎病的發病原因,我們也就能夠明白哪些人是腎病的高危人群了:

1、高血壓患者

2、糖尿病患者

3、痛風患者

4、高齡老人,一般在65歲以上

5、有腎病家族史的人

6、濫用藥物、吸菸的人群

7、肥胖人群

腎臟病症狀“五字決”

腎病前期可能沒有太明顯的症狀,不過也有人可能異常情況,一般可以歸納為五個字,以便人們可以儘早的發現問題,這五個字分別是:

高:有高血壓

泡:尿液異常,出現泡沫尿,還有血尿等

水:出現水腫,一般是下肢的水腫,而且按動水腫出現凹陷,不會馬上恢復

貧:有貧血的情況

倦:不明原因的疲倦

除了以上的這些症狀,還有例如血尿、腰痛、尿頻、多尿、少尿以及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的問題。

腎臟病的診斷與檢驗

腎臟病的麻煩之處就是在於其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很多人無法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所以需要人們日常的時候多觀察自身的異常情況,另外就是一旦有問題就要儘早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以便排除疾病。

其檢查方法有:

尿液檢查:可以透過尿液檢查發現異常,比如血尿、蛋白尿等

血檢:主要檢查腎功能,通過了解肌酐等指標,來看看腎功是否有損傷

影像學:X光片、超聲波、CT等,瞭解腎臟實體的變化情況,推斷是否有異常

腎穿:就是腎臟進行穿刺活檢,透過病理分析瞭解腎病情況,主要針對後面的治療。

一般來講,普通人可以透過測量血壓,每年體檢檢查尿液和腎功能來檢查異常情況,而高危人群則最好3-6個月就進行相關檢查。

對於腎功能的相關指標,因為醫療機構不同,用的儀器、方法、試劑有區別,所以有一定的差距,不過一般來說正常值,血清尿素成人在3.2-7.1μmol/L;血肌酐有男女差別,男性在62-115μmol/L,女性在53-97μmol/L;尿酸則男性是149-416μmol/L,而女性則是在89-357μmol/L;腎小球濾過率一般90-120ml/分左右。

腎臟病的藥物治療,主要有7類用藥

慢性腎臟病的藥物治療主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延緩腎功能的持續下降;另一方面是減少藥物對腎臟的影響,避免副作用。所以根據腎臟病的起因不同,用藥也有所區別,但一般來說主要有7類藥物:

1、降壓、降蛋白尿類藥

腎臟病往往伴隨高血壓,這時候首選的降血壓有兩種:1、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簡稱 ACEI),和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普利和沙坦,這兩類藥品不但可以降低血壓、還有改善蛋白尿的作用,是目前腎病一線藥物之一,很多患者即使是血壓正常,也可用來減少蛋白尿和抑制腎小球硬化,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用藥後出現的血壓過低的問題。

此外,降蛋白的藥物還可以非選擇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如潘生丁等,這類藥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能減輕腎臟的炎性刺激,從而改善蛋白尿,不過這類藥物副作用相對較大,所以用的較少,一般可以用於初期腎臟病的微蛋白尿。

2、降血脂類藥

這主要是用於慢性腎病前中期有高血脂問題的患者使用,這類藥物主要是他汀類的藥物,他們可以減緩腎小球的退化速度,並能夠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降尿酸類藥

高尿酸也有可能導致慢性腎病,或者有導致腎結石的風險,所以這類藥物除了能夠降低尿酸改善痛風外,也能保護腎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這類藥物包括異嘌呤醇、苯溴馬隆等。

4、降低免疫系統活性的藥物

由於慢性腎病有可能是自身免疫導致的,所以有時候也需要透過降低免疫系統活性來改善病情,通常會採用環磷醯胺或者類固醇類藥物。

5、磷酸鹽結合劑

如果慢性腎病患者進入透析環節了,那麼可能會面臨高磷血癥,可能會有面板癢,骨頭疼的情況,這時候可以透過服用磷酸鹽結合劑,讓藥物與食物中的磷酸鹽結合,降低磷的攝取。常見的如碳酸鈣、醋酸鈣等,不過有可能出現消化系統的一些症狀,比如噁心嘔吐、脹氣、便秘等等,當然也可以服用鋁磷酸鹽結合劑,但長期服用可能會造成鋁中毒,不推薦長期服用。

6、鈣補充劑

腎病進入晚期後,容易造成人體低血鈣的情況,這時候會有高血壓、心律不齊、肌肉抽搐及消化系統的不適等,這時候需要補充鈣質,比如碳酸鈣、檸檬酸鈣等,如果有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情況,需要補充維生素D來治療。不過補充時,也要當心過猶不及,補充太過導致高血鈣也會有麻煩。

7、改善貧血類藥

慢性腎病後期造血功能退化,容易出現貧血的情況,這時候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來進行治療,利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或者補鐵劑,不過促紅細胞生成素有升高血壓的作用,所以應該遵醫囑使用。補鐵劑則可能導致噁心、便秘、黑便等消化系統的症狀。

8、保護腎功的藥物

有時候腎病患者也需要做注射顯影劑的檢查,而顯影劑一般會對腎有損傷,這時候就需要服藥來保護腎臟功能,比如檢查前一天服用乙醯半胱氨酸,可降低顯影劑帶來的副作用。

腎臟病手術及透析

腎臟手術一般指的就是腎臟的移植,就是指的是透過捐獻者的正常腎臟移植給患者,讓患者生命得以延續的一種手術方法,這種手術要求比較嚴格,需要提供者和受贈者配型符合才可以進行手術。一般用於腎病末期,尿毒症階段。

透析則是一種腎臟的替代療法,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我國透析人數達到了幾十萬,而且還有增長的趨勢,這跟疾病年輕化有一定的關係。

腎臟病預防和飲食原則

預防腎臟病,患者要遵守“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的原則:

三多:多吃蔬菜、多攝入纖維素、多喝水

三少:飲食少油、少鹽、少糖

四不:不吸菸、不熬夜、不憋尿、不亂吃藥

一沒有:不要肥胖,不能有將軍肚

對於早期的腎病來說,一般來說飲食沒有特別的要求,如果蛋白尿較高應該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這樣有助於延緩腎功能的減退,但如果進入中後期,則應該控制好蛋白質、鈉、磷、鉀的攝入量,而如果進入透析階段,更應該嚴格控制飲食,尤其要注意血磷、血鉀偏高的情況,並且要限制水分的攝入,不過由於透析患者蛋白質流失較多,到了透析階段,患者反而應該適當補充蛋白質。

16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中醫全息法:全息望診大全 + 19條全息脈診 + 全息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