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脾的特性,惡溼喜燥,惡涼喜溫,惡洩喜運,因此健脾就必須用溫補脾陽、燥溼行氣的方法,常用藥物有黨蔘、白朮、茯苓、甘草、木香、陳皮、扁豆、大棗等,代表方劑有五味異功散、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

胃的特性,惡燥喜潤,惡熱喜涼,惡積喜降,故和胃常用消導潤燥的方法。常用藥物有山楂、麥芽、谷芽、神曲、枳殼、萊菔子、蘆根、天花粉、石膏、麥冬、粳米等,代表方劑有保和丸、玉女煎、益胃湯等。

如脾胃虛弱,不能滋養肺臟,症見久咳氣短,或咯血,痰白而多,食慾不振,便溏,形色憔悴,四肢倦怠無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補脾益肺,用四君子東加麥冬、五味子、懷山藥、扁豆等,收效甚佳。這種“培土生金”療法,對於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病,都可酌情應用。

如脾胃氣虛,營血生化不足,導致心血虧虛,症見食少倦怠,面色萎黃,少氣乏力,驚悸,少寐,健忘,或婦女月經不調,舌質淡,脈細數無力。治宜補脾養血,輔以安神。方取歸脾湯之類,多能滿意。這種治療方法,對貧血、神經衰弱、某些器質性心臟病,都可酌情選用。

如脾胃虛弱,又兼肝氣鬱結,疏洩功能失調,乘虛損傷脾胃。如肝脾不調者,症見脘腹脹痛,兩脅滿悶,善太息,腸鳴洩瀉,食少頭暈,舌苔淡黃,脈虛弦。治宜疏肝健脾,方取逍遙散或痛瀉要方之類;如肝胃不和者,症見胸脅脹滿,胃脘作痛,噯氣吞酸,嘔惡,苔薄黃,脈弦。治宜疏肝和胃,方取柴平煎或左金丸之類。這種療法,在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腸炎中酌情使用,多可取效。

如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溼,形成腎水氾濫,症見下肢、面目浮腫,腰痛肢軟,小便清利,大便溏薄,腹脹滿,舌苔白膩,脈細微或沉遲。治宜溫陽健脾,化溼行水,方取實脾飲,脾腎同治,功效頗彰。這種療法,常用於慢性腎炎,心臟病水腫,屬於脾腎兩虛者,療效甚為滿意。

※※【長義堂說】※※脾胃為後天之本 中醫所說的脾胃不僅僅是消化的問題,很多疾病都可以見到脾胃的問題 。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霜降:要變天啦,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