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異常的解決辦法,之前在不同的文章中我曾分別說過很多,但是不便於病友們系統掌握,今天把關於血常規中異常下降的狀況彙總到一起,來看看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低了怎麼查詢原因,又應該怎麼辦。(文章前半部分看不懂不影響後半部分自學處理辦法)
白細胞低一般有兩類,中性粒細胞下降和淋巴細胞下降,而淋巴細胞下降往往又源於其中佔比最高的T淋巴細胞下降,所以,我們其實要看的是中性粒細胞、T淋巴細胞(沒有就看淋巴細胞總數)、血紅蛋白、血小板這四項。
中性粒細胞源於骨髓,角色是阻止細菌等微生物感染的衛兵,會聚集到區域性破損或者已經感染的部位,吞噬病原體,同時,人體骨髓造血幹細胞也接到指令,加速中性粒細胞的分化成熟,進入血液。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血細胞是有壽命週期的,每天都有大量的中性粒細胞壽終正寢,又有大量的中性粒細胞破殼而生,非疾病狀態下,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總數維持在正常範圍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平衡的結果,就像浴缸裡的水,進水量和排水量維持著不冒出來也不排幹。當中性粒細胞死亡過多,或者新生能力下降的時候,血液檢測中的中性粒細胞數量就會下降。中性粒細胞的死亡加速其實相對少見,只有少數病毒感染、血液病和自身免疫病等會造成,更多的是骨髓抑制帶來的新生能力問題,作為肺癌患者,最常見的三種原因就是藥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絕大部分化療藥、少數靶向藥、其他一些疾病的藥物、藥物裡的雜質或者新增劑)、放射線殺傷造血幹細胞、骨髓轉移侵佔了造血幹細胞的生存空間(搶吃搶喝搶地盤)。
T淋巴細胞來源於骨髓的淋巴幹細胞,隨著血液系統溜達到胸腺中分化、發育成熟後,透過淋巴和血液迴圈而分佈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組織中發揮免疫功能。T淋巴細胞是血細胞中分類最複雜、承載功能最繁雜、受干擾因素也最多的一類細胞,既有對外源性物質的免疫功能,例如普通感冒病毒,也有對內源性物質的免疫功能,例如衰老、變異並被發現的體細胞。這裡面我們僅說腫瘤相關的一部分功能吧:識別腫瘤的抗原、記住腫瘤的抗原、殺傷腫瘤細胞,惡性腫瘤的進展期經常看到T淋巴細胞下降,尤其是CD4+的細胞下降,這可能與腫瘤細胞的自身隱藏抗原特性(畢竟是人體自己隊伍裡的叛徒)與分泌殺傷T淋巴細胞的物質(潛伏者還能搞破壞)有關,當然也可能是T淋巴細胞在發揮殺傷作用的同時犧牲了自身,而T淋巴細胞的新生能力遠不及中性粒細胞,需要詳細分析T淋巴細胞亞群的各個組分變化。除了腫瘤本身的破壞,放射線對骨髓、胸腺的損傷,造成原本就產能不足的T淋巴細胞進一步受限。
血紅蛋白存在於血液中數量最高的細胞——紅細胞中,是紅細胞運輸氧氣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的關鍵成分。紅細胞產生自骨髓,成熟之後進入血液,老化之後自主返回骨髓等待白細胞來摧毀和重鑄。或者在經過肝臟的時候被巨噬細胞分解,進入膽汁。
血紅蛋白主要由蛋白部分、亞鐵離子和卟啉(上圖)結構組成,而卟啉的合成需要葉酸、甲鈷胺(內源性維生素B12),並且合成過程需要大量耗能,因此,營養不良或者合成血紅蛋白的關鍵營養物質相對不足(包括腫瘤分走太多、治療副作用造成飲食消化吸收一些列問題等),都會造成血紅蛋白下降,隨診年齡增長,骨髓造血功能下降、腫瘤侵犯骨髓也會,當然,化療的副作用(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出血、很多常見的先天或後天的血液病也會造成血紅蛋白下降——貧血。
血小板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漿解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主要承擔人體的凝血和止血功能。由於血小板是巨核細胞上脫落的碎片,沒有細胞核,而巨核細胞在骨髓細胞中的比例又非常低,因此各種侵害骨髓而形成造血功能低下的疾病會都影響血小板的質和量,血小板短時間內大量損失(例如出血)以及血小板本質上的功能問題也會造成血小板下降,最常見的就是化療藥、靶向藥或放射線抑制或損傷了巨核細胞。
既然是知道了影響因素,我們就需要在化療、靶向治療、放療期間注意定期查血常規,並且學會看血常規裡的這些重點監測內容。
中性粒細胞降低1.預防中性粒細胞低
營養是免疫細胞分裂增殖的“燃料”。沒燃料,給你再好的跑車也沒用,還不如腳踏車,而中性粒細胞提升的關鍵“燃料”就是能量物質(糖類/脂肪類/蛋白質類),關鍵中的關鍵是蛋白質。因此,當中性粒細胞下降的誘發因素出現,例如化療進行中或化療之後,胸部放療尤其是胸椎或縱膈放療中,飲食上一定要做到:
(1) 多樣化的基礎上保證能量(糖類/脂肪類/蛋白質類)充足;
(2) 能量充足的基礎上,適度增加蛋白;
(3) 蛋白類的食物以膠質蛋白為最佳(豬蹄/牛尾/牛蹄筋/蠶蛹等),當然瘦肉/魚蝦等優質蛋白並不見得比膠質蛋白差,只是膠質蛋白就夠了。
注意這裡說的糖類,你以為的“糖”並不一定是我要告訴你的糖,大家日常生活中說的“糖”一般是指蔗糖,是雙糖的一種。科學定義的糖包括多糖、雙糖和單糖。
多糖:平時說的食物裡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澱粉。其實纖維素也是多糖,但是隻有以兔子、豚鼠、牛羊為代表的盲腸發達的食草動物和一部分雜食動物可以消化,人類消化不了,於是把膳食纖維定義為第七大營養素,用於維持腸動力。
雙糖:蔗糖(平時食用的白糖)、麥芽糖(細嚼白饅頭的時候嘴裡會有淡淡的甜味),其他生活中不常見。
單糖:葡萄糖、果糖等,種類很多,我們只說能吸收利用的。
糖少了,首先捱餓的不是腫瘤,而是你的免疫系統。
與此同時,大家平時所說的“糖”也不是腫瘤患者的禁忌,要注意的是很多甜食會讓人上癮,從而導致脂肪肝、過度肥胖、心血管疾病,這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是慢性的、積累的過程,如果能足夠多的消耗掉,看看那些運動員和幹力氣活的人,多點能量不成問題。對於化療或靶向治療、頭頸部放療引起味覺異常的患者,甜的食物可能是很多人僅有的味覺享受了,何必苦了自己要去和腫瘤同歸於盡呢。
關於不愛吃飯怎麼解決,戳下方文字即可檢視↓
2.輕度中性粒細胞降低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的標準範圍一般是(2.00~6.00)×109/L,另一說(1.80~6.30)×109/L,我們把1.50~2.00×109/L的I度骨髓抑制當做輕度中性粒細胞降低
先天的、靶向藥造成的、化療引起並不再繼續下降的、放療造成的輕度中性粒細胞降低一般加強營養和口服藥物就可以,加強營養在上面,不再重複口服升白藥常用利可君、地榆升白片、鯊肝醇等。首次化療後出現輕度中性粒細胞降低,一般為了減少感染風險,也是可以打升白針(集落細胞刺激因子,G-CSF)的。
3.中、重度中性粒細胞降低
當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1.50×109/L的時候,仍舊堅持不打升白針,基本上就要被劃入亡命之徒的一類了,合理的處理方式是在醫囑指導之下打升白針、口服升白藥,同時加強營養和做好防護,儘量不去人員聚集的地方(去醫院是沒辦法,其他場合少摻和),哪怕是和家人說話的時候最好也帶上口罩,畢竟對別人來說形同陌路的低風險致病菌對於中、重度中性粒細胞降低的患者來說可能是高危致病菌,飯後漱口、不吃太燙的和生冷的食物、預防性使用腸道菌群調節劑、注意適時增減衣物等等,凡是能想到的增加表皮破損、接觸致病菌、增加感染風險的事情都需要格外注意。這裡說一下大家問到很多的問題,普通升白針和長效升白針的區別。
普通升白針適用於明確的中性粒細胞低於正常值的時候,打完之後需要24小時之後檢測升到了多少,不夠還需要追加,超過正常上限不再追加。可以理解為強行“矯枉過正”,否則剛剛到達正常值的中性粒細胞在失去升白針的支援之後很快又會不正常。
長效升白針(藥名裡帶“聚乙二醇”)適用於中性粒細胞正常或略偏低的時候(0-I度骨髓抑制)預防性使用,尤其是上一次化療出現中性粒細胞反覆下降或者III-IV度骨髓抑制,如果是有過化療經驗,又完全沒有中性粒細胞下降,使用長效升白針就有點浪費了。
T淋巴細胞下降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說到過T淋巴細胞免疫相關有三個環節:
(1)識別抗原,如果腫瘤細胞沒有暴露可識別的抗原,也就沒有抗原刺激,整個人體免疫系統也就對腫瘤的監控失效了。
(2) T淋巴細胞低(數量低或者功能低下),沒有足夠的軍隊抵抗腫瘤的侵略,健康城池的淪陷是遲早的事。
(3) 腫瘤的異質性,當有效的化療、放療等手段,讓腫瘤細胞壞死,釋放的大量抗原物質,刺激了T淋巴細胞前來圍剿腫瘤細胞時,如果某些腫瘤細胞由於擁有不同於大多數細胞的抗原特徵,T淋巴細胞就有可能不把這類細胞當做剿殺物件,這也是治療後部分病灶好轉而出現新增轉移的原因之一。
以上三個環節中,我們提升免疫力針對的是第二個環節,T淋巴細胞低。因此是否需要提升免疫力,也就主要看T淋巴細胞是否低或者比例是否正常。
各種方法和藥物、保健品是否對免疫力提升有直接幫助的判斷標準就兩個:
(1)是否經實驗室和臨床驗證,可以提升T淋巴細胞數量和/或功能。
(2)是否經臨床驗證,在某一惡性腫瘤中表現出明確的治療效果。
當前達到以上標準的只有腎癌應用白介素-Ⅱ(注意是白介素2不是白介素11)和肝癌應用胸腺法新,其他腫瘤包括肺癌可以借鑑。關於飲食,和提升中性粒細胞相似,不再重複了。
血紅蛋白下降(貧血)1.預防血紅蛋白下降
增加營養,這個和預防中性粒細胞下降類似,保證糖類、脂肪、蛋白的足量供應,不同的是,對於預防和治療中性粒細胞下降,膠質蛋白就可以,而預防血紅蛋白下降則更多的需要優質蛋白:瘦肉和魚蝦肉。同時還要注意,不補蛋白沒出路,只補蛋白就浪費,如果糖類和脂肪不夠,蛋白質會被人體作為能量,不僅是浪費,還會增加腎的負擔。
缺乏鐵、葉酸、維生素E、甲鈷胺(內源性維生素B12)都會引起貧血,化療期間貧血的飲食也就針對這些物質。葉酸廣泛存在於綠葉蔬菜(要不怎麼叫葉酸呢)和水果中,動物肝腎中也含量很高;富含甲鈷胺的食物主要是肉(包括紅肉與魚肉)、蛋、奶(包括奶製品)和肝、腎;鐵和蛋白質,可以透過豬肝、豬血、瘦肉、奶製品、豆類、蘋果、綠葉蔬菜等補充,基本上涵蓋我們日常飲食所包括的內容,其中豬肝是蛋白質和鐵含量都比較高的絕佳貧血食療選擇;維生素E的需求量沒有那麼大,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我們大多數人的飲食結構裡有大量的豆類食物、豆類製品,包括豆油。這裡需要補充一個提示,很多綠葉蔬菜、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鞣酸會與亞鐵離子形成不溶於水的絡合物,從而干擾了腸道對鐵的吸收,很容易加重貧血。怎麼區分呢?給你個提示,菠菜和柿子的澀味多半是鞣酸貢獻的。
有些人問到阿膠補血行不行,這裡要提醒的是,我們可以先拋開沒有經過臨床試驗驗證的阿膠到底有沒有治療貧血的作用這個爭議,如果吃了阿膠引起腸胃不適、食慾下降,那就不要吃了。
當然,以上的鐵、葉酸、甲鈷胺都可以透過藥物補充。
2.血紅蛋白下降的治療
血紅蛋白的正常範圍是男120~165g/L(12.0~16.5g/dL)女110~150g/L(11.0~15.0g/dL),當急性出血造成血紅蛋白低於90g/L,慢性(包括放化療的骨髓抑制、骨髓轉移)血紅蛋白下降至60g/L(另說70g/L)的時候就滿足輸血標準。
不足輸血標準的時候,可以做相關的血液檢測,看鐵、葉酸、甲鈷胺哪一項或者幾項缺乏造成的貧血,或者也可以都用上,常用的補鐵劑有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蔗糖鐵等,治療貧血的葉酸劑量一般是5mg/片(與培美曲塞的預防性用藥0.4mg/片不同),甲鈷胺的常規劑量是0.5mg/次、每天三次,沒有醫囑不能超過劑量服用。
當血液檢測鐵、葉酸、甲鈷胺都不缺,或者用藥之後沒什麼作用,血紅蛋白低又得比較嚴重的時候,可以在醫囑指導之下選擇使用促紅素(EPO)。
血小板下降1. 預防血小板下降
補充蛋白質,還是動物肝臟、瘦肉、奶製品、豆類,除此之外,傳統醫學記錄的一個成方——五紅湯是不錯的選擇,具體的熬製方法大家都很容易找到了,這裡我有必要給大家提醒的是,組方里的花生衣是從藥店買的成品花生衣,打算自己動手剝花生或者直接把花生放到砂鍋裡還是好好面壁思過吧,除非你覺得十幾斤花生剝出不到二兩花生衣,那十幾斤花生你還能都吃了不得高血脂,然後第二天你繼續剝、繼續吃。更要提醒注意的是,發現群裡病友廣傳的那個來自網路的錯誤資訊,往裡面放花生米,如果你去中醫那裡問問裡需要放多少花生衣,你就知道放花生基本上別熬湯了,直接變成煮花生了。
2.血小板下降的治療
血小板的正常範圍是(100~300)×109個/L,當血小板低於30×109個/L就符合輸血標準,但是由於絕大部分地區用血緊張,低於30×109個/L的時候,(成分血)血小板依舊要根據是否有出血症狀,以及誰更低來考慮優先順序。
除了定期查血常規,還要注意觀察皮下、牙齦、鼻腔出血,更要注意痰中帶血或者咯血,以上症狀出現之後是需要及時就診的,治療方面,當血小板低於60×109個/L(另說50×109個/L)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重組人白介素11(IL-11,這次不是升T細胞的白介素2,真的是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11)或者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關於用藥,不少病友問過白介素11(常見國產藥巨和粒)和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常見進口藥特比澳)有什麼區別,這裡我們稍作比較。
(注:前文講到血小板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漿解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而成熟的巨核細胞是由骨髓造血幹細胞分化成幼稚巨核細胞,之後再發育成為成熟的巨核細胞。)
如果沒有出血而血常規中的血小板已經開始出現下降趨勢,但還沒到去急診輸血或者打藥的程度,自行熬製五紅湯。這裡要再次提醒大家的是五紅湯裡的“花生衣”是需要到中藥店裡買的(不是廣告哦,挺便宜的)。關於肺癌患者治療期間血常規裡的主要指標下降的處理方法就介紹到這裡,至於血常規化驗單裡的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異常,一般並不是腫瘤治療的副作用引起的,更多的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系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