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頸性眩暈屬中醫學的“眩暈”範疇。眩暈最早見於《內經》。《內經》稱眩暈為“眩冒”發病原因與腎精虧虛、上氣不足,病因多虛實夾雜。可由外邪所中,邪害空竅,內犯於腦:多由肝膽失調,肝病氣逆所致。

眩暈是因機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錯覺。眩暈是個常見症狀。臨床上多系統的疾病常具有頭暈症狀。

引起眩暈常見原因

1.內耳迷路及其連結的小腦,大腦障礙。

2.眼及視神經徑路障礙。

3.肌肉、筋膜、關節、特別是發自頸部的這些組織的感覺徑路障礙。

第一種原因引起的眩暈早已為人們所重視,如梅尼埃綜合症等引起的眩暈。視力障礙,眼部疾病引起的眩暈也得到人們的認識,如眼屈光不正引起的眩暈等。

頸性眩暈主要機理是頸交感神經機能亢進和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筋肉、筋膜、關節的感覺神經傳來的異常刺激,引起的前庭器官興奮,產生了空間位置障礙而引發的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臨床上眩暈可分為真性眩暈和一般性眩暈。前者多由內耳迷路和前庭蝸神經病變產生,有周圍景物或自身旋轉的感覺。一般性眩暈只有頭暈、頭眩或站立不穩的感覺,而無外物或自身旋轉的感覺。頸性眩暈多屬於一般性眩暈。

頸性眩暈臨床典型症狀

1.反覆發作性眩暈,當頭部過度後仰或轉動某一方位時發生,停止後仰或扭轉時,症狀消失或明顯減輕,又稱位置性眩暈。多伴隨頭頸部疼痛,頭痛、頸痛是次於眩暈的常見症狀。男女無明顯差別,血壓基本正常。可伴有神經根性症狀,頸部活動受限,患病椎體棘突偏歪、椎旁有壓痛。

2.猝倒:表現為回頭轉頸時突然雙下肢無力摔倒摔倒時並無意識喪失。

3.亦可表現自主神經症狀:如噁心、嘔吐、胸悶、心慌、出汗異常等。

4.有時伴有耳鳴、聽力下降、鼻塞、咽痛、咽喉異物感、聲音嘶啞、眼球震顫等。

頸椎X線平片正側片、雙斜位及張口位片示,頸椎生理曲線變直、反張、成角或中斷。骨質增生。環椎後結節上翹,齒狀突距兩側塊距離不等寬。

衡水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要以針刺、紅外線、中藥塗擦、艾灸、雷火灸、超短波、微波、中藥燻藥、推拿、磁振熱、中藥等多種治療方法,達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溫經通絡、舒筋理氣、放鬆肌肉等目的,以治療眩暈。

治未病科簡介

科室秉承“發揮中醫藥特色、踐行治未病理念”的指導思想,倡導中醫藥發展綱要精神,發揮中醫藥優勢,踐行中醫藥在慢病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在2017年南京全國治未病年會上提出了“以單病種防控為抓手,構建中醫治未病體系”的全新理念。充分利用科室專業特長,在慢性疼痛的全程干預中形成了自己的專科優勢。我們制定了縝密的診療方案,以“防痛、止痛”為目的,竭誠為廣大疼痛患者提高生活質量、遠離疼痛保駕護航。。

科室擁有紅外光灸療機、微波治療儀、磁振熱治療儀、深層肌肉震動儀等十幾種先進的診療裝置。開展針刺、艾灸、穴位貼敷、中藥貼敷、拔罐、中藥燻洗、中藥離子匯入、手法按摩等二十餘種中醫特色療法。對各種疼痛性疾病、運動障礙、眩暈症、腦中風後遺症及慢性疲勞綜合徵等病症取得了良好療效。

科室診療範圍

1.骨關節病(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膝關節病、跟痛症等);

2.神經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損傷、枕大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臀上皮神經損傷、神經卡壓綜合徵等);

3.軟組織損傷(扭傷、肌肉勞損等);

4.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

5.慢性疲勞綜合徵、眩暈症、腦中風後遺症。

11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海思科靜脈麻醉創新藥環泊酚注射液獲批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