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男性患者,姓廖。
廣東某公司職員。
半個月前廖先生開始拉肚子,大便稀爛稀爛,加上胃口不好,吃的不多,勉強吃一點又覺得腹脹,想嘔吐,上面沒東西進來,下面拼命拉,不到半個月時間,廖先生瘦了3kg。
起初以為是吃錯了東西,導致的腸胃炎,自己在藥店買了些“鹽酸小檗鹼”,吃了2天效果不好。朋友說是肚子著涼了,要看中醫。為此也找了1箇中醫院醫生,吃了1天中藥,第二天腹脹更嚴重了,只好來到醫院急診科。
一天能拉幾次?醫生問。
4-5次吧,每次拉的也不多。但最關鍵胃口不好,吃不多,人沒力氣。而且這幾天開始有腹脹,沒吃一點東西就覺得飽脹了。廖先生皺著眉頭說,雙手捂住肚子。
肚子也痛麼?醫生問。
一點點,不算明顯。有時候會有點痛。廖先生說。肯定是之前在大排檔吃了那些生蠔,不夠新鮮,而且放的蒜蓉太少,引起的腸胃炎。
哪有腸胃炎拖了2個星期的,醫生邊開檢查邊說。如果你腹瀉一天半天那還考慮腸胃炎,如果都有2個星期了,那就要警惕其他疾病了。
可能要住院檢查。醫生頭也不抬,準備開住院單。
醫生,我暫時不合適住院,先給我用點藥看看吧。廖先生似乎哀求醫生。實在是工作太忙了,這住院一住就得十天半個月,消耗不起。
醫生沒想到病人會拒絕住院,好說歹說廖先生就是暫時不同意住院。那就簽字吧,簽字說不同意住院,暫時在急診開些藥物治療。
那就按腸胃炎用點藥看看,如果三兩天沒效果,還是要回頭住院檢查的。醫生苦口婆心說。
而且要做心電圖,常規做的。急診科醫生說。
做了心電圖,沒問題。
一般來說腹瀉了2個星期,不大可能是心臟的問題,也不可能是心肌梗死等,再說患者只有30歲,真的不大可能是心臟問題。但是急診科現在基本都是常規做心電圖了,反正價格便宜,又沒輻射,常規做。
必須做。不做還得簽字。
抽血麼,抽點血看看。醫生建議說。
暫時也不抽吧,這幾天我飯都沒吃,沒什麼血了。廖先生說。
你這樣子看病會出問題的,這個不做那個不做。急診科醫生有些生氣了。
反正該解釋的都解釋了,一切簽字就行了。後果自負。
就這樣,廖先生在醫院吊了兩瓶藥水,又回去公司幹活了。
接下來的幾天,廖先生都是在醫院和公司兩邊跑。
如果藥水下去能有效就好了,關鍵是一點效果都沒有。這幾天該拉的還是拉,胃口還是不好,廖先生都覺得整個人要虛脫了。
三天後再次來到急診科。
醫生斬釘截鐵地說,你這個情況不像普通的腸胃炎。今天必須要抽血化驗、住院檢查了,否則可能耽誤病情。如果你實在不想住院,今天就去掛消化內科門診,讓他們看看考慮什麼問題,再針對治療,不用再來急診。
那就抽血吧,門診那邊掛號太難了。廖先生說。
有發燒麼?醫生問。
一直沒發燒。
醫生開醫囑,抽血化驗,而且告訴廖先生說B超也要做。腹脹、腹瀉還是考慮消化道的疾病可能性大,B超是最基本的檢查,必須做。如果有必要,腹部CT都要做。
都同意。廖先生態度軟了下來。畢竟生病還是辛苦的,之前不想住院實在是怕耽誤工作,這年頭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做不好怕又給辭退了。而且住院的話費用肯定不低,醫保也不知道能報銷多少。但這次不一樣,治療了幾天效果不好,怕再拖下去出大問題。
廖先生也不是傻子,當然懂這個道理。
醫生給廖先生檢查了肚子,發現腹脹還比較明顯,腸鳴音比較弱,有輕微壓痛,不顯著。肝臟區域似乎有點叩痛,分不清是肝臟還是膽囊或者其他器官的問題。本來腹脹的原因很多,首先會考慮有沒有腸梗阻呢?但廖先生有放屁,還拉肚子,這就說明不可能是腸梗阻,即便是,也不是完全性腸梗阻。此外膽囊炎、胰腺炎、闌尾炎等等外科疾病都會導致腹脹。
得小心,得警惕。
B超做完了,果然還是發現了問題。
幸虧做了B超,也幸虧這次廖先生不再推脫。
B超看到廖先生的肝臟內有好幾個低迴聲區(異常表現),最大的有一元錢硬幣般大小。膽囊、胰腺、脾臟等未見有異常,沒有膽囊結石,膽管結石等。
肝臟這個低迴聲區到底是什麼呢?不好講。可能是肝膿腫,也就是說肝臟裡面長了膿腫,但不大像,為什麼?因為一般的肝膿腫患者都會有明顯的發熱、寒顫等嚴重感染表現的,而廖先生一直沒有發熱,肝區疼痛也不是很明顯,所以不支援。
也有可能是肝囊腫、肝血管瘤等等,這兩個都是良性疾病,一般不會有明顯症狀,估計不大可能引起廖先生的腹瀉、腹脹等表現。
那這個B超看到的會是什麼呢?不好分辨。醫生建議進一步做腹部CT檢查,而且是要做增強掃描,為什麼,因為怕搞不好這幾個低迴聲灶是肝癌。只有增強掃描,才能更好地判斷是不是肝癌。
要進一步做腹部CT,急診科醫生跟廖先生說。
廖先生咬咬牙,同意了。
這時候抽血結果也出來了。
抽血結果也看到了明顯的一場,這個異常,讓急診科醫生都瞪大了眼睛,沒錯,今天急診科醫生還是老馬。廖先生的血常規看到白細胞總數高達30x10E9/L(參考值3-9x10E/9),這個白細胞總數已經相當高了,一般只有嚴重感染的患者才會這麼高,患者本身有血液系統方面的疾病。
難道他真的有肝膿腫?規培醫生說。老師,肝膿腫能解釋他的病情麼?B超看到低迴聲灶,白細胞高,患者又有腹瀉、腹脹。似乎都符合。唯一不符合的,就是他始終沒有發燒,而且好像腹痛並不是很明顯。
你再好好看看,老馬說,患者雖然白細胞總數很高,但中性粒細胞計數並不是很高,高的離譜的是嗜酸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比例佔據了將近50%,這是極度不正常的。
規培醫生定睛一看,哦,還真的是哦。患者白細胞總數那麼高,並不是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還是嗜酸性粒細胞升高為主,這在臨床很少見哦。
白細胞是一大類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最多見)、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這5類。其中中性粒細胞佔據最多,嗜酸性粒細胞極少,百分比可能只有1%,一般不超過5%。但此時廖先生的嗜酸性粒細胞佔據白細胞的50%了,這是非常少見的情況。
一般細菌感染,往往是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而嗜酸性粒細胞升高意味著什麼?老馬似笑非笑地問規培醫生,目的是考考他的基礎常識。畢竟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了,課本天天都有講。
寄生蟲??規培醫生脫口而出。
老馬終於笑了,說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可能是寄生蟲感染,但不總是寄生蟲,更常見的是一些過敏性疾病,具體到這個病人身上,絕對不能忽略腸道過敏疾病可能。還有一些血液系統疾病也會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升高的,比如嗜酸性粒細胞白細胞,對吧?
規培醫生似懂非懂點頭。
但這個病人肝臟還有問題,一切還言之過早,先把CT做了再說。做CT之前,我們還得詳細詢問病史,問問患者有沒有寄生蟲感染可能。另外,什麼寄生蟲感染會引起腹瀉、腹脹呢?老馬問規培醫生。實不相瞞,我在急診科那麼多年,也沒見過多少寄生蟲的病人,所以經驗並不比你豐富,這次咱們都得好好學習學習了。
阿米巴原蟲、華支睪吸蟲、絛蟲等等都可能啊。規培醫生說,他剛離開學校,所以對課本里面的傳染病學還比較熟悉。
要他留個大便,大便找蟲卵,說不定有所發現。老馬笑著說。
老馬跟規培醫生回答患者病床旁,問了廖先生很多問題,家鄉在哪,有沒有到過淡水湖遊玩,有沒有生吃魚蝦蟹的習慣等等。
廖先生說自己是湖南人,但來廣東已經有好幾年了,平時喜歡吃火鍋,偶爾會吃魚生、田雞等等。
烤熟再吃麼?老馬問。
不是烤的,是魚生,沾醬吃的。廖先生說。
老馬沒再問別的了,直接把B超結果和血常規結果告訴了廖先生,說目前懷疑可能是肝癌、肝膿腫、寄生蟲感染等等,等下做完CT我們再說,看看要不要住院治療還是怎麼樣。
廖先生有些緊張,不管是誰,聽到懷疑懷疑都是緊張的。尤其是這麼年輕。本來年輕人不應該首先考慮肝癌的,但是廖先生說他自己經常喝酒應酬,也經常喝得酩酊大醉。
所以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幸虧,CT做完了,不是肝癌。
或者應該說,不像肝癌。CT增強掃描腹部對於診斷肝癌是非常有意義的,是或者不是基本都能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既然CT說不像肝癌,那基本上就不是肝癌了。
廖先生長舒了一口氣。
CT懷疑肝內幾個低密度灶是炎症改變。但不是普通的肝膿腫。
為了進一步評估治療病情,廖先生最後還是住院了,收入消化內科。
收入後的第一個檢查就是留大便。
大便找蟲卵。
同時再次複查血常規,依然看到嗜酸性粒細胞高的離譜,50%左右。幾乎所有的年輕醫生都很好奇這個這麼高的嗜酸性粒細胞倒地是什麼診斷,會不會真的是寄生蟲感染。
不用猜了,結果回來了。
大便鏡檢,看到了寄生蟲卵。而且是華支睪吸蟲卵!
當天就請了感染科醫生會診。感染科醫生到了後,開始分析病情,說既然大便找到蟲卵,那麼診斷就確定無誤了。
華支睪吸蟲是一種寄生蟲,人是它的終宿主,當人或者動物生食或者半生食含有吸蟲囊蚴的淡水魚蝦後,幼蟲會在十二指腸生存下去,不但不會被胃酸及腸液消滅,反而會破囊而出形成童蟲。童蟲多數在膽總管、肝膽管至肝內小管內寄生。
有一部分人感染華支睪吸蟲是沒有症狀的,只是在大便裡面找到蟲卵。有一部分人會發生肝炎,表現為腹脹、肝區疼痛等。一部分人則是胃腸炎型,表現為慢性腹瀉、稀爛便、腹脹、胃口不好等,眼前這個患者,估計就是胃腸炎型。如果不及時發現,持續進展,可能會發生肝硬化,到那時候就麻煩了,肝硬化晚期很多併發症,都是非常棘手的。感染科醫生說。
說白了,患者就是喜歡吃魚生惹的禍。感染科醫生補充了一句。我們廣東很多這樣的病例的,廣西、海南也不少。而且近幾年好像這類病例更多見了,主要是大家的飲食習慣問題。廣東人啥都吃,地上有腳的,除了凳子,都吃。
哈哈,他可不是廣東人啊。管床醫生笑著說。他是湖南人。
他還算好的,沒有成蟲排出來,只有蟲卵。我前個月診治了一例患者,是個重度感染華支睪吸蟲,治療後有大量成蟲從糞便排出,都把我們科姑娘給噁心到了。感染科醫生繼續說。
治療,就是殺蟲治療。
用了吡喹酮。一個非常猛的殺蟲藥。
用藥1周後複查大便,已經不見有蟲卵了。
腹瀉也逐步減輕,後來正常排便了。也沒有了腹脹,胃口也逐漸恢復。
2個月複查CT時,肝內的病灶也基本消失了。
可以說,治療非常成功。
估計這次以後,廖先生見到魚生都會噁心、嘔吐了。
忠告各位看客,貪吃不是壞事,但吃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