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於銀屑病的認識源遠流長,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銀屑病在古代之稱謂頗多,以"白疕""松皮癬""蛇蝨"為主。銀屑病可分為尋常型銀屑病、紅皮病型銀屑病、關節型銀屑病、掌蹠膿皰型銀屑病4種類型。儘管病症表現多端,但究其病源、探其病機多為相似。
投手
本病的機理"皆是風邪客肌膚,亦有血燥難外榮",即是內外合邪,外感六淫,不能宣洩,內失疏導,肌表阻滯。總的來說,銀屑病的發生總不離"血"與"風"。
血熱耗傷,氣津兩虧
此型多見於銀屑病的進行期,內因血熱,外受風邪,化燥劫營。其發病多由情志不遂、肝鬱氣結、鬱久化火所致,而血熱又容易導致氣、津、陰液受損。
風邪客表,血燥難榮
此型多見於銀屑病之靜止期,多病程較久,因風邪燥熱侵擾漸至耗傷陰血,奪津灼液,血涸難榮,變證百出。
血瘀氣滯,熱壅血絡
銀屑病反覆發作,外風與燥熱相結合,容易導致熱壅血絡而發為紅斑。
邪客肌膚、氣血搏結乃發病之病因。
血虛生風,肌腠失養
陰虛血虧,化燥生風,肌膚失榮,再加之外感風熱內外合邪,進而誘發銀屑病的發生和加重。可見銀屑病的發生除了與外界自然環境相關之外,與患者本身血虛之體質亦關係密切。
風溼互結,傷營化燥
風溼相合,礙於血絡,耗傷營氣,易於化燥。《聖濟總錄》言其病因病機除氣血痞澀外,還有"因風溼而變化生蟲,故風多於溼"進而發病。
臟腑積熱,毒熱內蘊
所謂"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各種原因導致的心火亢盛皆可影響心主血脈的功能,致使熱伏營血而發病;另外,情志、飲食等因素導致的肝脾不和,氣鬱化火,干擾中焦氣機輸布,影響脾臟統血之功,亦能造成內熱壅滯而發病。
玄府鬱閉,熱毒蘊結
風邪外束,閉鬱玄府,陽氣蘊結於內,燔灼氣血,發於膚腠,則見丘疹,刮之見血;玄府鬱閉則汗孔開闔失司,故而可見皮損處乾燥無汗。病邪痼結難解,則疾病頑固不愈。
銀屑病的治療
銀屑病的治療緊緊圍繞"血"和"風"的病機,古今醫家結合臨證實踐,總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則治法。
從"血"論治
正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根據銀屑病中血熱、血瘀、血虛之病機,可歸納出涼血、活血、養血三大治療法則。
1、 清熱涼血
銀屑病初起之時多見血熱證,其治法為清熱涼血、解毒消斑。臨床上對於血分有熱,治宜清熱解毒、涼血祛風。而對於血熱為主的病機,由於熱極易致瘀,因而宜選用涼血散瘀之藥。
2、 活血化瘀
血瘀型銀屑病通常病程較長,病情反覆,皮損處多有色素沉著,適宜以丹參、當歸、三稜、王不留行子、蟬衣粉等活血化瘀,祛風潤燥。
對於氣機不暢或是血虛導致的血瘀,常以行氣活血為主。
3、 潤燥養血
對於血燥型的治療總不離養血潤膚,在內則養血潤燥、祛風止癢,在外則潤澤肌膚。
從"風"論治
針對銀屑病具有慢性瘙癢且發病部位多端、發作時間不定的特點,基於"風盛則癢"的理論,亦有醫家提出從"風"論治的治則治法。其中,以小兒和新患或者關節炎型多見的風寒型銀屑病,治宜祛風散寒,養血潤燥;而偏於風熱者多伴有血熱,因而常採用散風清熱,涼血潤燥之法。
從"毒"論治
銀屑病之病因病機離不開毒邪作祟,其中,毒熱型多見於膿皰型銀屑病和膿皰性紅皮病型銀屑病。在治療上,對於火毒熾盛型宜選用涼血清熱、解毒祛溼之法。熱毒不解、煎熬營陰、蘊成瘀毒者,多見於紅皮病型銀屑病可以選用清熱化斑消毒、活血化瘀之品。還有經溼熱蘊毒發展變化而來的脾虛毒戀型,治療上兼顧中虛與餘毒、健脾除溼、清熱解毒為法。《外科正宗》提出外科尤以調理脾胃為要,故而亦有健運脾胃、扶正以驅邪之法,以期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非藥物療法
對於銀屑病的治療除辨證施治外,中醫還探索出豐富的非藥物療法。根據"宛陳則除之"的理論,三稜針放血療法常可用於治療頑癬,能夠通暢百脈、調和臟腑,又具有涼血解毒的功效。在針刺治療銀屑病方面,因為足太陽膀胱經為"諸陽之屬",督脈為"陽脈之海",背俞穴又居督脈兩側,其經氣相交,乃是臟腑之氣輸通出入之處,故而取穴以取足太陽膀胱經脈及背部的腧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