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控糖,不能只盯著早上的空腹血糖,更要注意每餐的餐後血糖。研究表明,餐後高血糖對胰島的毒性作用及對大血管損傷,遠遠大於空腹血糖。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都正常的情況下,單純的餐後高血糖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險性比空腹高血糖增加2倍。
如果是剛得糖尿病,且年紀較輕、預期壽命較長者,餐後2小時血糖最好控制在7.8 mmol/L以下;如果糖尿病病程相對較長,年齡較大、六七十歲以上者,餐後血糖可適當放寬到10.0 mmol/L以下。
有效控制餐後高血糖,不僅可以提高整體血糖控制水平,而且可以減少心腦血管事件,如心絞痛、心肌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的發生,極大地改善糖友的預後。
餐後血糖高的6個原因
1
空腹、餐前血糖高導致餐後血糖高
進餐後,食物的攝入、消化、吸收會推動血糖升高。正常情況下,餐後2小時血糖會與餐前血糖差不多,高出1到2個點。如果空腹、餐前血糖本身就高,7點幾、8點幾甚至更高,勢必導致餐後血糖也超標。
對策
(1)透過調整藥物等措施控制好空腹、基礎血糖,讓餐前血糖處於達標水平
(2)如果餐後血糖經常比餐前血糖高出2個點以上甚至3、4個點,還要適當注意控制飲食和餐後運動。
2
控糖方案不對或漏服降糖藥
每種降糖藥的降糖原理和作用持續時間不一樣,有的側重降空腹血糖和基礎血糖,有的側重降餐後血糖,有的兼顧空腹和餐後血糖。
如果控糖方案不合理,比如有的糖友需要用管餐後血糖的降糖藥,卻服用了管空腹血糖的藥物,也可能導致餐後血糖偏高。
還有極個別糖友,因外出聚餐或其它原因漏服降糖藥物,也勢必導致血糖升高。
對策
如果控糖方案不合理,應與主治醫生等專業人士溝通,調整降糖藥物。如果是忘記服用降糖藥或打胰島素,應根據藥物種類採取針對性補救措施:如補服、加大運動量等。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和DPP-4抑制劑類,可按原來的量隨時補服;二甲雙胍餐中或餐後發現漏服,就即刻按原劑量服用。餐前漏打胰島素,如果餐中或餐後及時發現,也可以根據種類,減量補打。如果發現較晚,已經臨近下一餐,就不要補打了。
3
吃的食物不對或吃得過多
一些糖友“管不住嘴”,吃的食物含糖量高、升糖速度快;含油脂多,熱量大;或者主食吃得過多,超量,都會導致餐後血糖躥高失控。
對策
(1)科學飲食,均衡營養。以“低碳水、低脂肪、優蛋白、高纖維”為原則,控制一天總的能量攝入,並且均衡營養。
(2)主食控量,副食多樣。主食要定量,一般一天3到6兩(熟重),粗細搭配,全穀物、全豆類佔1/3。紅薯、土豆、芋頭、老南瓜、藕等食物,含澱粉量高,也要算入主食總量。多吃青菜,補充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適當吃一些魚肉、瘦豬肉、牛肉、雞胸肉、雞蛋、純牛奶等,補充優質蛋白。
(3)炒菜應該近儘量採用蒸煮、涼拌等比較清淡的方式。可以在食物中加一些醋,既提升口感,還能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4
進餐速度過快,順序不對
一些糖友吃飯速度比較快,導致自身胰島素分泌增長速度跟不上餐後血糖增長速度,餐後血糖飆升失控。還有一些糖友吃飯時,喜歡先吃肉魚、吃主食,最後吃菜。這樣一來,魚肉蛋白質容易被作為能量消耗浪費掉,二來空腹吃魚肉、吃主食,難以控制攝入量,再吃蔬菜時,胃口已經填飽再難進食,容易造成胃部負擔。
對策
(1)吃飯細嚼慢嚥,控制進餐速度,延緩進餐時間。最好每口飯菜咀嚼20-30次,早餐15分鐘,午晚餐20分鐘左右。
(2)進餐順序,先吃清淡蔬菜,填充大半的胃,再吃魚、瘦肉、乳製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最後吃主食。這樣飽腹感強,容易控制主食攝入量。
5
餐前、餐後進食水果
有的糖友喜歡在餐前、餐後,尤其是餐後吃水果,水果中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容易升高血糖。再加上正餐帶來的糖分,餐後血糖失控難以避免。如果血糖本身控制不好,再吃水果更容易“雪上加霜”。
對策
(1)血糖不穩定的時候,什麼水果都不要吃。實在想吃的話,可以吃西紅柿、黃瓜,既是水果又是蔬菜,對血糖基本沒有影響。
(2)血糖持續穩定達標時,可以適量吃水果。在兩餐之間吃(上午10點左右,下午3-4點左右),吃含糖量比較低的水果。如聖女果、草莓、櫻桃、蘋果、桃子等。
6
運動量不夠
人體運動時,血液中的血糖會逐漸進入肌肉中提供能量。餐後適當運動,可以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和峰值。如果餐後運動時間不夠,血糖利用率低、消耗少,餐後血糖容就易升高。
對策
建議在餐後三四十分鐘開始運動,持續時間半小時左右,以中等強度以上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跳繩、乒乓球、游泳、健美操、太極拳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