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肝火犯肺犯脾,病程日久還會累及腎,所以肺脾腎三髒皆須調理,又因肺與大腸相表裡,若肺宣發肅降失常,腸道功能也會受到影響。過敏性呼吸道問題牽扯的臟腑比較多,但無論何種證型,病變重心還是在肝。

清肝火視為首重,在調理上是要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調理。

1、柔肝滋陰

肝為剛髒,因其具有剛強之性,其氣急而動,需要依靠陰精的涵養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作用。

小兒肝常有餘,陰血不足,容易發生肝陽亢盛、肝氣上逆之象。

在解決肝火犯肺證如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過敏性哮喘等疾病時,用藥宜採用清肝瀉肺諸藥,穴位可選用肝俞、太沖,方劑應用黛蛤散加減,並根據病情家用玄參、麥冬、生地黃、地骨皮等養陰清熱之品。

兒童臟腑嬌嫩,用藥不宜苦寒,否則傷及脾胃,所以用藥要偏於柔潤滋陰、補益肝血,即滋肝陰以制肝陽,制肝陽以涼肝熱,肝熱得清,諸髒得和。

選用烏梅、五味子、白芍等酸味藥入肝經,配合選用甘草、飴糖、甜葉菊、大棗等甘味藥,取其酸甘化陰之意,增強調理效果。

肝主疏洩,除了具有調暢氣機的功能,還有調節情志的作用。這裡的“情志”就是指人的精神活動、情感變化等,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稱之為“七情”。

任何情緒上的變化都會引起肝疏洩功能的異常,對孩子而言影響更為顯著。現代臨床研究也印證了中醫學的這一觀點,發現哮喘的發作與心理因素和情緒有很大關係,比如肝鬱化火。要引導患兒正常宣洩情緒,甚至教育家長與孩子良性溝通也是治療的一個環節。

2、肺腸同治

肺與大腸在經絡關係上相互絡屬,是互為表裡的兩經。大腸經屬於陽明經,其特點為多氣多血,具有很強大的行氣活血能力,能夠快速推動全身陰陽氣血的執行,若大腸傳導功能障礙、陰陽氣血不暢。就會影響肺的宣發肅降。

反過來看,肺為水之上源,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常,大腸得不到津液的濡養潤澤,傳導功能就會異常,猶如河道沒有水源無法承載行船。所以,肺虛肝旺會造成大腸熱盛便秘,而腸燥又回過頭來導致肝火上升。

《醫學入門》謂“肝與大腸通,肝病宜疏通大腸,大腸病宜平肝”,所以,有過敏性呼吸道問題的患者排便一定要通暢不能出現排便前幹後稀或一粒粒的“羊屎蛋”的情況。

我在臨床上會格外關注小患者的排便情況,在自擬處方中酌情加用玄參、麥冬等配合應用,以“增水行舟”加強滋陰清熱、潤燥滑腸之效。

此外,我也根據經絡原理選擇相應的穴位配伍以加強治療效果,比如肺經的魚際穴、列缺穴,大腸經的曲池穴、合谷穴,肝經的太沖穴,這五個穴位配合應用,在治療肺腸肝之間的氣機不順暢有顯著效果。

3、補肺脾腎

《諸病源候論》說“肺氣通於鼻,其髒有冷,冷隨氣入乘於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

若加上脾氣虛弱,無以化生精血以供肺中所需之精氣,更可使肺氣不足,氣不歸元,腎失攝納,氣浮於上,亦可致噴嚏連連。若腎之陽氣不足,寒水上泛,更可致流清涕不止。

因此,過敏性呼吸道疾病除了與肺氣虛寒有關,還跟脾氣虛弱不能化生精血,以及主命門火之腎也有重要的關係。所以,治療過敏性鼻炎所造成的的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過敏性哮喘等疾病要補肺散寒之外,還要溫中補脾、補腎納氣,才能夠加強治療效果。

6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專家說丨當身體發出這些訊號時,意味著你的卵巢功能開始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