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糖尿病的診斷有一定的標準,但卻經常在臨床上被漏診或誤診。我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具有“三多一少”典型症狀,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h血糖≥11.1mmoI/L,或隨機血糖≥11.1mmoI/L,便可確診為糖尿病;
沒有“三多一少”典型症狀,則需另日再測一次血糖,如果兩次血糖檢測結果均達到上述標準,也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陷阱一:無 “三多一少”症狀。
通常情況下,只有當血糖明顯升高(超過10mmol/L)時,病人才會出現“三多一少”症狀。而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由此,對於空腹血糖在7.0 ~10mmol/L之間的輕症糖尿病患者,如果單純依賴“三多一少”症狀來診斷的話,十之八九會被漏診。
需要指出的是,“口渴、多飲、多尿”並非糖尿病的專利,某些其它內分泌疾病(如尿崩症)也可出現上述症狀,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根據症狀來診斷或排除糖尿病。
綜上所述,診斷糖尿病,症狀不是必要條件,關鍵是看血糖是否達標,後者才是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即便病人沒有症狀,只要有兩次血糖檢測結果達到診斷標準,同樣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陷阱二:糖尿病臨床表現多樣性
糖尿病是一種累及全身的慢性疾病,臨床症狀多樣化是其一大特點。除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外,還有許多不典型症狀。許多患者甚至是因為併發症的表現而就診。
當今醫院專科越分越細,這就要求專科醫生具備一定的全科知識,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要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常規檢測血糖,積極查詢隱藏在症狀背後的原發病,這樣才不至於漏診。
陷阱三:空腹血糖不高
只查空腹血糖會導致至少60%的糖尿病病人被漏診。在2型糖尿病早期,儘管患者胰島β細胞受損,但部分細胞仍保留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因此,患者往往表現為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升高。而當餐後血糖升高並超過11.1mmoI/L時,同樣也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因此,診斷糖尿病不能光查空腹血糖,還應重視對餐後血糖的篩查。對於空腹血糖大於5.6mmoI/L且肥胖的人群應常規做“葡萄糖耐量試驗”,避免漏診的發生。
陷阱四:尿糖檢測結果正常
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血糖與尿糖具有一致性,即血糖越高,尿糖越高。醫學上,將能夠出現尿糖的最低血糖值稱為“腎糖閾”。正常成人的腎糖閾大約在10mmol/L左右,老年人的腎糖閾甚至比這還要高。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至少在10mmol/L以上,尿糖才會呈陽性。
尿糖陽性也未必一定就是糖尿病,例如,某些腎小管疾病,由於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發生障礙,儘管病人血糖正常,尿糖卻呈陽性,我們稱之為“腎性糖尿”;還有,婦女在妊娠期間,腎糖閾往往降低,也可出現血糖正常而尿糖陽性的情況。
陷阱五:應激因素干擾
許多應激因素,如高燒、嚴重感染、創傷、手術等等,均可引起血糖升高,但這種血糖升高往往是一過性的,隨著應激因素的解除,患者的血糖可隨之恢復正常。在診斷糖尿病時,應將應激因素導致的一過性血糖升高排除在外。
陷阱六:快速血糖儀檢測結果正常
按照WHO規定,診斷糖尿病需根據靜脈血漿(注:血液分離去除掉紅細胞等有形成分後剩餘的部分即為血漿)血糖的測定結果,而血糖儀測的是毛細血管全血血糖,它比靜脈血漿血糖低10%~15%。
因此,如果以快速血糖儀的檢測結果診斷糖尿病,很容易使那些空腹血糖輕度升高的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診。血糖儀只能作為糖尿病病情監測之用,不能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診斷糖尿病必須到醫院抽取靜脈血,經大生化儀檢測。
陷阱七:年輕化
在不少人眼中,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與年輕人關係不大,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糖尿病發病的年輕化趨勢愈發明顯。
許多肥胖兒童,小小年紀就患上了2型糖尿病。
——END——
個人健康是美德,傳播健康是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