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稍有變化就感冒發燒,是不是免疫力低?
加班熬夜,經常感到疲勞,是不是免疫力低?
吃好睡好心情好,就能提高免疫力?
平時,“免疫力”三個字經常被大家提起。
免疫力一旦下降,各種不適就會紛紛襲來。
免疫力到底是個什麼“力”?怎麼做才能增強免疫力,避免在“流感季”打頭陣?是誰給免疫力續航充電?
今天是“世界強化免疫日”,咱們來聊聊免疫力和疫苗這對師徒的故事,看看他們是如何聯手打敗疾病的。
人類在自然中生存不易。中國古代有巢氏的傳說,體現了人類自我保護,抗爭來自自然中的威脅所邁出的堅實步伐。築巢而居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抵禦其他動物對人類的襲擾,人們得以安居樂業。
自然界的生物體由龐大到微小,哪一類都可能對人類造成傷害。建築房屋防住了動物,但肉眼難見微小的病菌依然會暢通無阻,於是有了人類歷史上不斷髮生的瘟疫流行。現代人類高密度的群體化生活,也給病菌創造了傳播捷徑。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更讓我們有了痛楚的切身感受。如何防住這些病菌?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
免疫系統需要受“教育”
在與疾病的鬥爭中人類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應對這些無孔不入的微小病菌呢?中國古人已經有了哲學層面的洞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哪來的“正氣”呢?難道是天賦異稟嗎?
我們都知道盡管新生兒很柔弱,他們也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面對自然的各種挑戰,但挑戰是殘酷的。從步履蹣跚,到身形矯健,需要一個摔倒重來,常年學習的過程。與此類似,我們看不見的人體免疫系統也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這樣才能真正擁有抵禦疾病的“正氣”。
怎樣學習?向誰學習?與自然抗爭中學習,與肉眼看不見的病菌鬥爭中學習,只有經歷了這個過程,身體才有了“正氣”,才有了我們所說的免疫力。令人不安的是,任由病菌直接攻擊,或許我們中一部分人可以倖免,但我們的損失太慘重,甚至是無法承受的。新冠肺炎如此,人類歷史上許許多多的傳染病更是如此。
人類的生存智慧是無限的,從中國明代的人痘,到18世紀英國的牛痘,逐漸發展起來的近現代免疫學,重要的進步就是透過疫苗可以幫助我們抵禦病菌。於是許多危及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在我們防不勝防的情況下,透過疫苗技術和應用,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根除。
世界衛生組織1980年宣佈天花在全球根除。之後的目標是根除小兒麻痺症,目前全球已經接近達成目標。許多嚴重的傳染病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疫苗成為訓練和健全我們免疫系統的“老師”。
今天我們全球化、聚眾生存,但常常會忘卻病菌的肆虐。現代社會能夠歡聚,能夠互通有無,背後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就是透過科學手段,用疫苗“教育”了我們的免疫系統,使得它壯大得足以抵禦許多病菌。
疫苗要“因材施教”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們不能一勞永逸地戰勝這些令人煩惱的傳染病呢?似乎我們已經掌控了與自然相愛相殺的主動權,但並沒有那麼簡單。
人類在進步,自然在演化。面對自然,人類將會有無盡的挑戰。譬如還沒有完全控制許多已知的傳染病,新演化出的艾滋病、新冠肺炎等。人類的生存無止境,人類與自然的生克關係也就無止境。所以新發傳染病是我們必須永遠面對的問題。與之相對應的是疫苗要不斷更新,才能有效地“教育”免疫系統。
此外,疫苗雖然教會了免疫系統抵禦疾病的能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能力也會衰減。許多科學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如麻疹疫苗接種後,人體產生的抗麻疹能力會隨著年齡而衰減。
雖然新冠肺炎疫苗還沒有上市,但科學家和老百姓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它所產生的保護作用能持續多久?道理是一樣的。對於很多普遍易感的傳染病,如果我們不考慮免疫力的衰減問題,聽之任之,我們就會再度面對感染的威脅。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讓疫苗再次“教育”我們的免疫系統。這在科學上講就是“強化免疫”,是讓免疫系統溫故而知新。
也許有人會提出,每個人的免疫狀況不同,免疫自身或其他許多疾病也會影響我們免疫系統受教育的能力。的確如此!這也是我們現代免疫工作者所必須正視的問題。
當我們面對傳染病的嚴重危機時,我們首先考慮的是絕大多數人群的安全,沒有能力,也沒有條件對不同的個體採取不同的措施。這是“求同存異”的階段。
但當我們總體控制住了傳染病的肆虐,隨著認識的深入,尤其是認識到不同個體的差異,這時社會和我們自己的要求就會提高,就會努力地去關注每個不同的個體,就會“求全責備”。這就是現代醫學發展的趨勢,也就是所謂個體化的過程。我們就會制定“特殊健康狀況人群”使用疫苗的策略。但是由於自然的多樣性、病菌的多樣性、個體的多樣性,這一過程必然是艱難而漫長的。
總之,疫苗承擔的是歷練我們抵禦疾病的內在功夫,補齊了我們抵禦微小病菌的短板。各種不同的疫苗,幫助各種不同的人群,應對各種不同的病菌。這些是人類生存、發展和進步的重要保障。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臨床免疫過敏科 王曉川
稽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主任醫師 曹雲
策劃|譚嘉
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