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自1895年倫琴發現X線,開啟了放射線在醫學領域應用的歷史,至今已有百年。放療是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放療能夠最大限度地把高劑量集中在病灶範圍內,儘量殺滅腫瘤細胞、控制病變,達到對腫瘤的區域性控制率。

但儘管臨床醫生希望透過最佳化放療計劃,使正常組織與器官少受或免受放射線的照射時,仍然不可避免放射後不良反應的出現,因此瞭解放射性不良反應及其處理辦法至關重要,病人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肺癌放療常見的副作用以及處理方法。

1

全身副作用

消化道反應:

接受放療的患者,由於射線的影響,常有消化道反應,這些症狀常在開始放療或照射到20Gy左右時出現,這些症狀在機體適應以後也就慢慢消失了。

臨床表現: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消化道反應。

處理辦法:應給清淡、溫或涼、易消化的飲食。 腫瘤病人不能產生任何忌口的想法,因腫瘤病人本身就很容易出現食慾減退的表現,更不能忌口,應該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原則上還是保持清淡即可。

骨髓抑制:

骨髓組織在接受照射治療後,可發生再生不良的抑制情況,使周圍血象發生變化,大多數患者均會發生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另外放療期間患者進食少,也會對血象產生影響。

臨床表現:患者會出現乏力、疲勞、頭暈,嚴重會出現出血、感染等。

處理辦法:放療中的患者要每2周測一次血常規,如血象偏低,可給予升高白細胞的藥物,並攝入高營養、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如出現白細胞低於3×10°/L,應報告醫生,暫停放療,給予對症處理。如果白細胞計數低於1×103/L時,則需採取保護性隔離措施,患者被隔離在單人房間內,工作人員及家屬進去均要戴口罩、帽子,房間天用紫外線消毒2次,每次30分鐘。保持患者被褥、衣、褲的清潔,避免感染。

2

區域性副作用

放射性食管炎:

是肺癌放療最常見的副作用,食管癌放療後1-2周,可出現食管黏膜放射性水腫,往往使食管癌本身的進食梗阻症狀進一步加重。放射開始後3-4周,由於腫瘤細胞或正常食管黏膜細胞受照射後死亡脫落,正常組織來不及或不能修復,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點狀或線狀小潰瘍。

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吞嚥疼痛、胸骨後燒灼感、進食困難、胃內容物反流等。

處理方法:輕度不適可以口服康復新液,有修復食道粘膜的作用,飲食上建議進食清淡軟食,少吃多餐,進食前後用淡鹽水漱口及沖洗食道。重度的需要進食流食或湯水等,治療上需要進行抗感染聯合激素治療。更嚴重者無法進食時需要鼻飼或腸外營養支援。對於有疼痛難以忍受者,可給予藥物止痛。

放射性肺炎:

也是很常見的併發症,急性反應多發生於放療開始後的3-4周至放療結束後1月內,與患者年齡、既往化療史、基礎肺功能狀態、肺受照射體積等相關。

臨床表現:可表現為刺激性乾咳,若併發感染可出現痰多、胸悶、發熱,嚴重者有氣急、心慌、胸痛、呼吸困難和紫紺等,少部分還可出現咯血表現。

處理辦法:放射線肺炎的主要處理辦法是激素治療,激素首次需足量給予,後期逐漸減量。合併感染者要給予抗感染治療。嚴重的需要給予吸氧、支氣管擴張劑治療。

放射性面板反應:

區域性面板經放射線照射後,由於細胞損傷而產生紅斑,當照到一定劑量時,會產生放射性面板反應。

臨床表現:輕度者可出現面板紅斑、乾性脫皮, 嚴重者有水腫、溼性脫皮和感染,患者非常痛苦。大多數患者經放射線照射部位的面板會出現色素沈著。更嚴重者會出現出血、糜爛、壞死、潰瘍等,晚期可以出現纖維化。

處理辦法:輕度紅斑可以無需處理,溼性皮炎,面板表面有少量滲出,此時可採用暴露療法,如區域性無化膿,可塗龍膽紫以起收斂作用。如果區域性面板起泡,有膿液積聚時,應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然後用硼痠軟膏包紮1-2天,以排盡膿液,再採用暴露療法,同時應暫停放療。出現了潰瘍、壞死、真皮層受損,此時應將壞死組織清除,按無菌操作要求及時換藥,應用抗生素藥液溼敷,以控制炎症。

另外,出現了放射線面板反應還需要注意以下方面,比如保持照射野面板的清潔乾燥,防止潰爛、感染。禁貼膠布或塗對面板有刺激性的藥物,勿用水或肥皂擦洗,區域性可以用消毒滑石粉或樟腦粉。避免面板受物理性(如冷、熱敷)和機械性的刺激,避免粗糙毛巾或衣領的摩擦,頭頸部放療的患者,頸部可用柔軟光滑的圍巾保護照光野。忌用手指剝皮或撓癢,以免感染、潰爛,延長面板癒合時間。

放射性心臟損傷:

放療後產生的心肌、冠狀血管、心臟傳導系統等組織結構的損傷即為放射性心臟損傷。心臟的放射性損傷可以發生在放療期問,但一般發生在放疔後6個月至8年問。 放射性心臟損傷與心臟照射總劑量、每次分割劑量、受照心臟體積、放射前心臟狀況等因素密切相關,蒽環類化療藥物可增加心臟的放射損傷和嚴重程度。

臨床表現:絕大部分患者無症狀或只有輕微症狀,如竇性心動過速,心率100次/分,也會出現心慌、胸悶、憋氣等症狀,偶爾可能出現嚴重的心絞痛、心包積液、心包炎、心力衰竭等。

處理辦法:在放療期間患者出現以上症狀,並經過相關輔助檢查、心電圖或心臟超聲檢查後明確為放射性心臟損傷,應暫停放療,並進行相應的對症支援處理。

放療的不良反應是在放療中很常見的併發症,並且由於放射性有持續作用的效應,就算在放療結束後,也可能對一些臟器和組織產生影響。但是相信隨著放療技術的發展,放療計劃的更加最佳化,會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的損傷越來越小。

“以上資訊僅供您參考。如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療衛生專業人士”

參考文獻:

[1]. 王綠化, 朱廣迎. 腫瘤放射治療學[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6.

CN-68927

10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預防心肌梗死的關鍵,不是消除硬化斑塊,而是增加斑塊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