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47歲的林先生是乙型肝炎帶原者。每年去做抽血檢驗肝功能,檢查結果GOT及GPT向來都正常,他因此認為自己的肝臟應該很健康。直到有一天早上,他的肚子很痛,醫生建議他做超聲掃描,發現肝臟有一個10公分的腫瘤。這下,他可慌了……

Q1:打了乙肝疫苗,還須做篩查嗎?

雖然起已全面針對母親為乙肝帶原的新生兒施打乙肝肝炎疫苗,乙肝檢查仍相當重要。因為即使已經注射疫苗,也有約1%的新生兒會成為帶原者,原因是胎兒在子宮內可能已被感染,而疫苗是嬰兒出生後才注射,疫苗跟病毒賽跑,起跑點若相差太遠,即使疫苗急起直追,還是跑輸了。再者,仍有5%的人對B型肝炎疫苗不反應,也就是不會產生抗體。

因此醫生們都建議打完疫苗後,每10~15年最好再抽血檢驗,看是否需要補打疫苗。

至於高危險群,如有毒癮、性伴侶多的異性戀者、同性戀者,以及常接觸血液、體液的醫療檢驗人員,最好在醫生的建議下增加B型肝炎檢查的頻率。

Q2:乙肝肝炎帶原者,需多久篩查一次?

完整的肝臟檢查除了乙肝肝炎表面抗原、乙肝肝炎表面抗體,還包括並肝肝炎抗體、肝功能指數、甲種胎兒蛋白、腹部(肝臟)超聲波。

對於乙肝攜帶者、並肝攜帶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至少每半年追蹤一次肝臟狀況。不過要注意的是,即使血液檢查無異常,只要感覺身體出現不適,如急性B型肝炎的症狀有厭食、噁心、嘔吐、有時會有關節痛和出疹,甚至黃疸就應該就醫。

Q3:肝功能檢查正常,是否表示肝沒問題?

健康檢查只做肝功能檢查,無法解答是否乙肝或並肝帶原,是否有肝硬化、甚至肝癌。加上肝臟是個天生耐操的器官,只要有四分之一肝臟,就可維持正常生理機能;肝臟內也沒有神經,不會喊痛;除非發炎得太厲害,或者到了肝硬化、肝癌末期才顯出症狀;若不做完整肝臟檢查,即使發炎、肝硬化、長腫瘤,患者是沒什麼感覺的。

所以除了肝功能,還應該加驗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聲。甲胎蛋白(AFP),可視為肝癌指標,腹部超聲則能透視肝臟,檢驗肝是否長了結節、腫瘤。

肝功能指數(GOT和GPT)只能表示抽血的那一刻,肝臟有沒有發炎。GOT和GPT是肝細胞內最多的酵素,如果肝細胞發炎或受傷,GOT和GPT會滲進血液,數值會升高。但發生肝硬化、肝癌時,肝臟已停止發炎,GOT和GPT數值極有可能是正常,所以不能只依賴肝功能指數來判斷肝臟狀況。

Q4:肝功能異常怎麼辦?

如果GOT與GPT異常值大於參考值上限的2倍,則要密切追蹤;如果小於2倍,則每3~6個月定期追蹤一次。

保肝方法除了在日常生活上保持正常體重、遠離各種可能受血液汙染的器具、均衡飲食、不喝酒、不亂吃藥之外,最重要是定期篩檢,接受完整的肝功能檢查。

Q5:有脂肪肝怎麼辦?

脂肪肝是國人最普遍的肝病。脂肪肝跟乙型肝炎一樣也會導致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種肝臟損害,甚至可能得走上換肝一路才能活命。

脂肪肝沒有特效藥,要靠自我保健,減重去肥胖、從健康飲食、多運動做起。

多補充抗氧化的食物,除了維生素B、C、E高的食物,還有植物生化素如多酚、花青素、胡蘿蔔素等。

除了提升肝臟能力也不該給肝臟負擔,不要攝取酒精等帶給肝臟負擔的食物,控制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同時也要勤快運動。

Q6:脾臟腫大怎麼辦?

脾臟腫大原因,多為各種成因的肝硬化合並腫脹,因為肝硬化後,門脈壓力上升導致。

脾臟是清除老化紅血球及血小板的器官,脾腫大的結果使過多正常的紅血球被破壞,嚴重者會貧血,如果過多的血小板被破壞,就會引起凝血異常,如瘀青、牙齦出血。對於此種脾腫大並無特殊之治療。

有些病患必須接受脾臟切除手術來改善貧血、凝血癥狀,脾臟切除後對身體沒有多大影響。

另外較罕見的血液疾病,如重症地中海貧血、骨髓性白血病、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瘧疾感染也會導致脾臟腫大。

B型肝炎患者發現有脾臟腫大現象,如果只是輕微或是個體間的差異,只要不致於貧血、凝血異常,便無大礙。

Q7:丙型肝炎也能導致肝癌?感染途徑有哪些?

丙型肝炎也是導致肝癌的主因之一。在我國罹患肝癌的人,大部份是乙肝帶原者,少部份是並肝帶原者。

但是國人對這兩種肝炎的認知普遍不足。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經由血液透過面板或粘膜進入體內而傳染。因此與他人共享汙染針具、注射器或接受汙染之血液、血液製劑、使用滅菌不完全之器械(具)都可能感染,而與丙型肝炎感染者發生性行為、共享沾血之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刮痧板),或感染C肝的母親也可能垂直感染給胎兒,母子垂直感染機率約6%。

Q8:檢測肝癌,哪些檢查必做?

只要是肝癌高危險群,務必定期篩檢。

1、哪些是肝癌高危險群

乙型肝炎帶原者丙型肝炎帶原者有慢性肝炎者肝硬化家族中有人患肝癌者

2、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乙型、丙型肝炎帶原者,應先做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

B型肝炎表面抗原B型肝炎表面抗體C型肝炎抗體肝功能指數甲胎蛋白(AFP)腹部(肝臟)超聲

3、如果確認自己是肝炎帶原者,且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應該主動要求治療並且每3個月檢查一次

肝功能指數腹部(肝臟)超音波、e抗原、e抗體、B型、C型肝炎病毒量

4、高危險群3~6個月追蹤一次

有些人明明剛做完健康檢查沒事,為什麼3個月後卻有腫瘤?根據研究算出的生長速度,假設腫瘤1公分,100天后變成1.3公分,但有些人腫瘤長的速度特別快,才不過幾天體積就可加大一倍。

如果有脂肪肝也會造成判讀干擾,肝臟表面不均勻也容易忽略非常小的腫瘤,再加上超音波檢查仍存在死角,例如靠近橫隔膜或骨骼擋住的地方如果躲著腫瘤,不容易被找出來。

因此,如果是高危險群要定期做篩檢,最好3個月至半年內追蹤一次,因為愈常追蹤就愈容易在很小顆的時候被發現,3公分以下是肝癌的黃金治療期。

肝癌末期有什麼症狀?

肝臟是無聲的器官,肝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由於肝臟僅表面具有神經,因此當肝臟內出現腫瘤時往往沒有痛感、也沒有明顯症狀,直到肝腫瘤變大,壓迫到表面神經才可能引起疼痛,或是出現黃疸、食慾差、體重快速下降等症狀,恐已是肝癌末期,治療效果相當有限。

肝癌末期時,除了可能出現右上腹疼痛外,常見患者亦有疲倦、發燒、黃疸(尤其是眼白變黃)、腹部積水等症狀;若是肝腫瘤壓迫到血管,會使患者因營養吸收不良而暴瘦。

肝癌位居國內男性10大癌症死因的第3位,正因早期肝癌症狀不明,有肝炎、肝癌家族病史者更應積極治療、定期檢查與追蹤,才能降低肝病惡化的風險。

14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霧霾進入人體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