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但有“痔”者可就難受了,便血、疼痛、脫出、瘙癢等令人難以忍受的症狀,即使手術治療,仍是個漫長又令人感到痛苦的過程。國內外多項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在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56.7%的人患有混合痔,隨著年齡段的增長,這一資料也逐步升高,50歲以上的人群中混合痔的發病率高達95%,男、女沒有太大差異。
誤區一
痔瘡是小病: 痔瘡的發生與飲食因素和不良生活習慣有關。有人喜歡飲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結果上頭舒服,下頭遭殃。若排便久蹲、邊排便邊看書,或久站耗傷氣血,如教師等久站的職業也易患痔瘡;久坐積壓肛門,導致區域性血液迴圈受阻可引起血栓性外痔。
痔瘡還可能遺傳,父母如患痔瘡,下一代也很可能患此病。痔瘡早期是小病,此時症狀不明顯,可治可不治。但如果出血不止,就必須治療。
北京東大肛腸醫院張淑伶主任表示:您要是對痔瘡麻痺大意或不好意思而延誤病情,久之可造成貧血甚至失血性休克。有的病人一直未注意痔瘡導致的噴射性出血,等見血後暈倒在廁所內。有的病人反覆出血達半年,面色蒼白,全身乏力,嚴重貧血。還有的發生嵌頓痔核,感染壞死。一般來說,沒症狀可以暫時觀察,保持區域性衛生即可。如出現排便後擦不淨,肛門潮溼疼痛等症狀就需治療。
誤區二
手術治療比較徹底:手術治療比較徹底,但與手術方式選擇和操作者水平有關。痔瘡手術一般適應於二、三期內痔或環狀混合痔、結締組織性外痔。痔瘡早期使用保守療法有效,比如坐浴、栓劑塞人、白服藥物、理療等。短期療效可以,但容易反覆發作。
北京東大肛腸醫院張淑伶主任表示:平時應該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少吃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不要經常喝酒,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不要在上廁所長時間看書或玩手機等。痔瘡治療的目的是消除症狀,如果病人出血或疼痛,那麼就需要治療。如果沒有太多症狀,只是肛門中有一個小包,這種情況是可以不治療的,不必大驚小怪,對身體不會造成大的影響。通過手術,把發病部位的痔瘡切除,但不代表大功告成,因為鄰近部位還有可能再次長出痔瘡。對於痔瘡的治療,除了早期保守治療外,在某些情況下也可採用器械治療,如鉗夾、電燒、射頻、注射、吻合器等。
誤區三
樂觀者和悲觀者的痔瘡觀,有些人一看自己大便帶血,就憑有限的醫學知識判斷得了痔瘡。他們認為痔瘡要不了人命,從不把它當回事。這部分人屬於樂觀主義者,結局往往是耽誤病情。他們總是把所有肛門不適、肛門疾病當成痔瘡,而這種觀點可能會掩蓋其他更嚴重的病情,如腸癌。
其實僅就大便帶血這一症狀而言,數種疾病都可能有此症狀。如排便規律改變、大便下血且帶有黏液,往往是直腸癌的早期症狀;大便混有鮮血,多是息肉;肛門部位疼痛下血、血色鮮紅,可能是肛裂;大便帶有黏液,便血色暗,肛內有下墜感,多是腸炎或腸癌。還有一部分人是悲觀主義者,他們雖然被明確診斷為痔瘡,但憂心忡忡地認為痔瘡會癌變。痔瘡一般不會癌變,據報道癌變率很低,只有千分之幾。肛門部位的疾病如瘻管、肛裂、直腸息肉等,長期不愈可發生癌變。相比而言,肛門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結直腸息肉癌變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