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有一些體質虛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由於脾胃虛弱或脾虛溼盛、運化功能差等原因,應用滋補品後不但沒有起到應有的補益效果,反而出現口乾舌燥、牙齦腫痛、口舌生瘡、鼻流鮮血、胸悶腹脹、納呆厭食、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大便秘結或稀溏等症狀。這便是人們所說的“虛不受補”現象。

“虛不受補”原因何在

1.不辨陰陽氣血亂補。

虛證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應當分別採用補(益)氣、補(養)血、補(滋)陰、補(溫)陽的方法,對症進補,才能補得其所,補而受益。若不經辨證,或辨證失誤,診斷不明,可造成補而不當,事與願違。如陽虛者進補大量滋陰食品,反而會“重傷其陽”;陰虛者進補大量助陽食品,反而會“耗傷其陰”。

2.不辨五臟所屬亂補。

虛證除了有陰陽、氣血之虛之別外,因人有五臟六腑,每一臟腑都有可能出現虛證。如心氣虛、心血虛、肝陰虛、脾陽虛、腎陰陽二虛等。若虛在心,用補腎或補脾之藥;或虛在肝,用補心或補肺之藥,自然不會起到作用。

3.用藥不當。

中藥將具有補益效能的藥物分為補氣(益氣)、補血、補陰(養陰)、補陽(助陽)四大類,必須對證選用。藥量也要掌握得當。

從補藥的效力來分,有峻補和緩補之分。峻補類補藥藥性峻烈,因此要嚴守劑量或遵醫囑。補虛是慢功,不能急於求成。即使是對證服用,也應涓涓細流,量少而期長,並適時調整用量,切忌操之過急、急功近利的“蠻補”。

補藥服到一定時候後,身體正氣旺盛,陰陽平衡,精力充沛,就要及時停藥。

4.忽視脾胃功能。

對脾胃虛弱、運化失健者,不事調理,一味投補,補品不能吸收,療效當然會差。故在用補法時,宜先調理脾胃。

5.忽略時令。

治病必須參照季節時令,以及當時的氣候特點。如春季陽氣上升,秋季燥氣較大,用溫性補陽藥容易上火,出現口燥、咽乾,甚至鼻出血的反應。

6.調養失宜。

如果缺乏必要的調養,也會妨礙對疾病的治療。如陰虛病人應忌食溫燥助陽食品,否則即使滋陰藥用的恰當,也難以發揮應有的良效。

7.體質特異。

臨床上確實有一些患者,不論如何也不受補。對這類特殊體質的病人,可用食補來代替藥補,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8.服用方法不當。

補藥服用方法是否得當,也直接關係到進補效果。例如,有的人花了許多錢配了一劑補膏,由於每次總是空腹沖服,引起了胃腸不適或腹瀉;有的人買了紅參,由於研粉過粗,服後胃腸道不易吸收,有效成分大都被排洩出來了,造成很大浪費。

虛不受補”的人怎樣補

1.對證進補。

進補前最好先向有經驗的中醫師諮詢,明確自己的體質,以明確進補的目標。中醫認為,“一藥一性,百病百方”,每一種補品只能適合一定的體質、一定的病證。通補百病的補品是不存在的。

一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不同,病證有別,季節有變,體質各異,所以進補必須對證,因人、因時、因病、因地制宜。

對於陰陽俱虛、數病同發、病情錯綜複雜者,如表現為“四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高尿酸)的代謝紊亂綜合徵者,應當按照辨證論治的原則,仔細觀察,全面分析,謹慎配伍,方能奏效。

2.劑量適當。

進補一定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年齡等具體情況掌握補品的劑量。劑量過小,難以奏效;劑量過大,又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對年老體弱的慢性病患者,只能“平補”“緩補”。最好先從小劑量開始,根據自己的感覺適量遞增,以精力充沛、食慾正常、渾身舒服、不燥不虛為宜。而且藥物宜選藥性平和、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之品。凡過寒過燥、大辛大熱之劑,對老年人都是不適宜的。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判斷“進補”的度是否合適。

(1)如果進補後很興奮,睡不著覺,就是過了;

(2)口腔內長瘡、咽喉上火疼痛、口內有異味,也是補多了;

(3)看大便,大便乾結或溏洩均是過補的徵象。

3.體有實邪不補。

體有實邪時進補,會導致“閉門留寇”“留邪致變”之隱患。即使體質虛弱,在外邪未盡的情況下,原則上應先清除外邪後進補。

一般來說,不論什麼季節,服食什麼補品,凡有感冒發熱、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嘔吐瀉痢等表現時,都應暫時停止進補,等病情好轉後再繼續。

若外邪比較輕微,也可採取“補瀉雙施”,或“補中寓消”等方法,以達“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之目的,不可單純進補。

4.補前先要調理腸胃。

脾胃虛弱患者宜先採用食療的方法調養脾胃。飲食原則是多品種多變化、富營養而易消化,飲食宜溫、宜軟。營養豐富的湯、粥都是食療好選擇。脾胃喜溫惡寒,日常飲食要多吃一些溫性食物,少吃或不吃生冷、油膩、煎炸、燻烤與容易脹氣之品。辛辣刺激之物也應少吃或不吃。同時,吃飯要細嚼慢嚥,七分飽為宜,以減輕脾胃的消化負擔。

脾胃差的人群,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理中丸、健脾丸、小建中顆粒等中成藥進行調理。

揉腹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能促進氣血運化。飯後可用掌心輕柔地按摩腹部100次左右。還可取腹部的神闕和氣海兩穴進行按揉,有條件的情況下,艾灸15分鐘左右效果更好。脾胃調理好了,進補的食材才能被人體吸收運化,達到進補的目的。

總之,服用補品一定要合理。正如清代名醫餘聽鴻說:“見病不可亂補,一日誤補,十日不復。”

15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冬季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年輕人也會中招,主要是因5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