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眾所周知,艾灸可以調理很多的疾病。但艾灸的神奇,不是以病治病,而是防治未病,是對身體整體的調理和恢復。

經常接受艾灸的人可能有這樣的感受:身體舒服了,面色紅潤光澤了,生病次數減少了 。即使有些小病也能很快不用藥就康復了……生活生命品質提高了,因此,常年艾灸堅持不懈。

沒有接受過艾灸的人可能會有諸多疑惑:艾灸能管啥用?是不是隻是保健一下、感到舒服而已?因此,心生疑惑,欲灸又止……

艾灸為何如此神奇?

艾灸的治療本身其實並不神奇,它只是通過灸火刺激人體經絡穴位,激發人體自愈力而已。 三分治,七分養,藥物的治療作用只佔30%,

祛除疾病更多是依賴於身體自身調節,即自我修復過程。只要機體的自愈力存在就可重獲健康。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中醫的至高層次。

什麼是自愈力?

人體神奇而強大的自愈力,是無法用文字完整描述出來的,智慧的古代醫家形象地把它稱作“正氣”。

為何有自愈力還是會生病

01

先天稟賦不足

自愈力是有先天差異的,不同的孩子,體質都不一樣。

02

依賴或濫用藥物

讓我們身體的自愈力成了“軟腳蝦”,人體的免疫系統在外力的干擾下門戶洞開。

03

過度消耗自愈力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會讓自愈力消耗的。

04

隨年齡增長被消耗

“人過四十,腎氣自半”。這裡的腎氣泛指自愈力。先天稟賦再充足,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一般40歲左右是轉折點。

艾灸激發人體自愈力

《扁鵲心書》中明確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中醫幾千年的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艾灸這種方法,具有增強、提高和復原人體自愈力的能力。

艾灸能回陽救逆、祛瘀散寒、扶陽補正、補中益氣、平衡陰陽、行氣活血、溫通經絡、強腎益壽。艾草是純陽之物,艾灸時通過面板、經絡的能量傳遞與滲透,可驅散寒氣,溫通經脈,氣血痺阻不通的各種疾病症狀得到緩解和消除。但其本質在於艾灸從內部為身體補充陽氣,滋補脾腎,健腎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體自我修復和防禦的自愈力。

艾灸提高自愈力的四大穴位

大 椎 穴

大椎,督脈腧穴。大,多也。椎,錘擊之器也,此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實而非虛也。

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

本穴物質一為督脈陶道穴傳來的充足陽氣,二是手足三陽經外散於背部陽面的陽氣,穴內的陽氣充足滿盛如椎般堅實,故名。

取穴位置: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在低頭時,頸後最明顯的那個突起下方的凹陷中。

神 闕 穴

神闕,任脈腧穴。化莫測為神,闕指要處,穴當臍孔,是處胎生之時,連繫臍帶以供胎兒之營養,故又命蒂。

名之神闕,是因胎兒賴此宮闕,輸送營養,灌注全身,遂使胎體逐漸發育,變化莫測,因名神闕。

取穴位置:在腹中部,臍中央。

腎 俞 穴

腎俞,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腎的背俞穴。腎,腎臟也。

俞,輸也。本穴名意指腎臟的寒溼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取穴位置: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 三 裡 穴

足三裡,屬足陽明胃經。“三裡”是指理上、理中、理下。

理上: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裡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

理中: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

理下: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裡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取穴位置: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總而言之,艾灸的作用,本質上就是提高、復原我們人體原本就有的、與生俱來的“自愈力”。通過艾灸神奇的能量釋放,短期可消除我們能夠感知到的病痛,長期可提高、復原、保護我們體內的“隨身醫生”,使之極大化地發揮作用,讓我們少生病、不生病。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新生兒黃疸很常見,父母要淡定!學會3個方法,幫寶寶“退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