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冠心病指的是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血管變得狹窄,造成對心臟的供血能力下降,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肌缺血性壞死。醫學上,如果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就可以診斷為冠心病,狹窄程度不足50%時,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並不是只有診斷為冠心病了才會發生心肌梗死,沒有診斷的為冠心病的動脈硬化同樣也會發生心肌梗死,只是發生心肌梗死的機率相對較低。

近日,天氣寒冷,冠心病發作患者增多,有的人為了預防冠心病發生心肌梗死,採取多種辦法。也有冠心病患者說每天都在吃藥,但冠狀動脈硬化並沒有變化,狹窄程度也沒見改善,還需要吃藥嗎?也有患者在跑步、劇烈運動或勞累時候,胸口會痛,氣喘、胸部不適感加重,休息後有緩解,感覺吃不吃藥沒有太大的用處。

但醫生仍然告誡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按時吃藥。究竟為什麼呢?

其實,引起冠心病的血栓斑塊通常在血管壁的夾層中,多數藥物並不能消除冠狀動脈中的硬化斑塊,而是防止血液粘稠,減少血栓的形成,增加已有血栓斑塊的穩定性。心肌梗死的最大危險因素不是穩定的血栓,而是不穩定血栓的破裂,導致斑塊的移動,在血管狹窄處最容易發生血管堵塞。

臨床上,冠心病的主要風險是硬化斑塊發生破潰,誘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移動的血栓堵塞造成的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發現,很多冠狀動脈重度狹窄患者的病情相對較穩定,而冠狀動脈輕、中度狹窄的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機率反而更高。

有些老人冠狀動脈硬化的血管狹窄達到80%才表現出症狀,雖然有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但通常不會立即發生會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只是有心肌缺血癥狀反應,一般藥物或服用中藥即可緩解症狀。

有研究指出,有些老年冠心病患者雖然狹窄較嚴重,冠狀動脈中的硬化斑塊形成時間較長,甚至已經鈣化,但這種斑塊實際上更“結實”,而不容易破潰。這說明急性心梗發作不是直接引起的,而是在外因的刺激或作用下導致血管狹窄加劇導致血液斷流。其中粥樣硬化斑塊破潰是危險因素之一。

而冠狀動脈輕、中度狹窄的人,斑塊形成時間較短,內部脂質物質較多,有的還有滲出和出血,相對較“軟”,在血管收縮、痙攣,血流的沖刷,血壓的波動等因素作用下,就容易發生破潰,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有人問,為什麼不能把動脈中的斑塊直接拿出來呢?這是因為斑塊不是附著在血管內壁上,而是生長在血管壁之中。如同一根水管中沉積了水垢,我們可以直接清除,但是水管內壁被腐蝕了,造成了“鼓包”,想清除“鼓包”,就要破壞水管內壁。

同樣,血管中的斑塊就是在水管壁上的“隆起”,藥物無法去除斑塊,簡單的方法也無法清除,有的斑塊與血管內膜長在一起,有的長在血管內膜與外壁的夾層中,手術取出會破壞血管內膜,甚至破壞血管壁,如果整條血管都發生硬化斑塊,取出血栓不現實,更換血管工程量較大,風險也大。所以,冠狀動脈中的斑塊,目前採取的方法有三種,其一,阻止斑塊繼續進展;其二,增加斑塊的穩定性,避免破潰;其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萬一斑塊破潰了,也能預防血栓的形成。

如何預防粥樣硬化斑塊發生急性心梗?

1、阻止血管硬化進展。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藥物治療,就可以進行干預危險因素,常見的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菸、肥胖等。只要控制在正常範圍,就可以終止或是延緩斑塊的進展了。

2、增加斑塊的穩定性。常用的藥物如他汀類藥物,除了調節血脂之外,還可以產生改善動脈內膜的代謝、抗氧化、抗炎性反應的作用,可以使斑塊密度增加,體積縮小,在一定程度逆轉斑塊。已經形成的血管硬化斑塊,只要斑塊不破潰,就不會誘發血栓形成,可以把心肌梗死的風險降至最低。

3、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就。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在斑塊破潰的時候,阻止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的形成。如果斑塊破潰的危險程度較大,就需要進行藥物抑制。

4、堅持規律用藥。“三高”是引起血管硬化斑塊進展主要因素,而且這些因素的控制主要依靠藥物的長期使用,西藥配合中藥及飲食調理,才會發揮出最佳的治療效果。所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堅持規律用藥,進行生活管理。

提醒:冠狀動脈硬化患者血管彈性降低,仍然會血管狹窄,血流受限,在過量活動時,就會因心肌供血不足而引發心絞痛。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治療心臟的藥物,來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活動耐量,才能改善症狀了。

4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糖尿病易引發心血管病,如何控制糖尿病或血糖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