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生活條件好了,注重養生的人越來越多,尤其臨近年底,疫情持續緊張,各種營養素補充劑、保健食品越來越緊俏。那麼,維生素到底該不該補呢?

維生素是什麼?

在瞭解到底要不要補之前,我們需要先認識下維生素到底是什麼。

維生素是維持機體生命活動過程所必需的一類微量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GET兩個重點1.必需的2.微量的。它是維護人體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類營養素,在調節身體代謝、維護正常生理功能中,維生素起著重要作用。所以,維生素的需求量小但又不可或缺。根據維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和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VC)。

維生素,該不該補?

補還是不補,首先看缺不缺。一般什麼情況下會缺乏維生素呢?

1、攝入不足

有偏食、挑食比如不愛吃蔬菜的,或者節食減肥的,或者由於營養知識缺乏,選擇食物不當,搭配不合理的。也可能由於食物運輸、加工、烹調、儲藏不當使食物的維生素丟失或被破壞。這樣透過食物獲取的就少了,導致缺乏維生素。還有一種就是沒機會曬太陽的人也會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

2、吸收利用降低

比如老年人胃腸道功能降低,對營養素的吸收利用降低。又或者一些特殊疾病的病人比如肝膽疾病病人由於膽汁分泌減少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3、維生素需求量相對增高

由於維生素的需求量增多或者丟失增加,使得需要量相對增高。比如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疾病恢復期病人。

維生素,怎麼補?

首先,如果你的飲食習慣很好,五穀雜糧、蔬菜水果、魚蝦肉蛋奶都正常吃,獲取的營養很全面,每天也能保障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而對於因某些疾病原因、特殊人群或生活方式而造成維生素缺乏的,則需要針對性的補充。所以,維生素補充切記忙碌亂吃,針對缺乏去補充。

其次,維生素雖然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但並不是多多益善。水溶性維生素易溶於水,攝入過多時,會隨尿排出體外。但脂溶性維生素易儲存於體內(主要在肝臟),而不易排出體外(維生素K除外),如果脂溶性維生素攝入過多,易在體內蓄積而導致毒性作用,如長期攝入大劑量維生素A和維生素D,可能會出現中毒症狀。所以,維生素並不是攝入的越多越好。

再者,額外的維生素補充,是彌補膳食攝入的不足,並不能代替食用富含維生素的天然食品。所以不要想著不喜歡吃蔬菜,就只靠維生素補充劑補充就可以不去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了,那樣就本末倒置了。對於普通人群而言,富含蔬菜、堅果、全穀物和水果的健康飲食比補品對保持健康更有意義,膳食補充劑通常無法有效代替或補充食物中的營養。”

最後,不要輕信商家的宣傳噱頭,期待吃點維生素補充劑來治病更是不可取的。發表在美國醫師協會官方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一項大型研究表明,從食物中攝入充足營養素與死亡風險降低相關,但當營養來源為膳食補充劑時,則並沒有這一關聯效應。《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發表的179項研究大資料也顯示,目前沒有充分證據證明,補充維生素或礦物質等微量元素對於心臟病具有防治作用。

8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早餐事關健康與壽命?老年人如何花式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