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經方,是指《傷寒》、《金匱》方而言。它取藥精簡扼要,療效顯著,故而也最能體現出辨證論治的精神。可惜近來多尚“時方”而疏“經方”。下面整理出30多首經方,更有價值的是予不尚經方的學者一個啟發。茲簡要介紹於下:
1.桂枝湯:凡過敏性鼻炎,狂嚏連綿,嚏後清涕滂沱,日必數作,遇寒更甚。區域性粘膜蒼白水腫,大量清水樣分泌物,鏡檢可見嗜酸性白細胞增多,舌薄苔,脈浮者,用此方。
2.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用於嚴重的肺寒導致的多涕症、過敏性鼻炎、鼻塞不通。蓋其雖曰肺寒,實則元陽首先無火,使鼻竅無溫煦之氣以養。所以用此方一面調和肺氣,一面重振元陽。
3.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清涕長流不斂的慢性鼻炎、多涕症和過敏性鼻炎屬於虛寒型者,其病因大多是衛氣不固,中氣不足,陽氣不振。被《醫宗金鑑?名醫方論》譽為“建立中氣”的小建中湯正是一首特效方劑。我們為了加強它的療效,可用黃芪建中湯。
4.葛根芩連湯:慢性鼻前庭炎,雖似小恙,但因循幾月,發作不休,也十分頑固。本方解毒清裡,用於本病,療效十分滿意。
5.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白虎湯,我們常用於急性咽炎外無表證而有熱者,大多症見咽部疼痛,口中有臭氣,口乾喜飲,伴以灼熱、煙燻、異物感,大便偏幹。局檢:咽粘膜瀰漫性充血,色澤紅豔。也可能出現扁桃體炎……大多為隱窩型或實質型。脈大、實、數有力,苔黃或灰而幹。
此外某型別的大衄。局檢鼻粘膜充血,大多數立特爾氏區粗糙,出血甚至潰瘍。頭部受震時都能導誘其再度出血。脈、舌及全身症狀具陽明經熱的見證。
其次白虎加人參湯,用於慢性咽炎的乾燥津枯、充血紅豔和鼻衄出血過多者兩種病。其功效誠如《成方切用》之所謂:“白虎解熱,人參生津。”
6.甘草乾薑湯:寒閉失音、寒閉喉風在北方或冬天較為多見。它是重寒直中肺經,於是言出無聲。這兩病,都起於俄傾之間,除全身性呈有虛寒症狀,白苔、脈象沉細外,局檢無所發現。所以治當以溫中去寒之甘草乾薑湯。
7.麻杏石甘湯:本方對喉風,即急性喉炎,療效顯著。此外,亦適用於咽白喉等,用量必須增大。
8.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治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項背強者。我們使用幾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性咽峽炎,療效尚佳。因其病狀和本方的作用相符。
9.五苓散:凡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之炎熱症狀已消失而膿性分泌物很多者,常用此方。頭不痛,鼻涕多而色白,鼻塞不嚴重,嗅覺稍遲鈍的鼻竇炎也常用之。此外,口腔病由溼濁內蒸,上燻清道者亦適用。
10.真武湯:凡陽氣衰弱,在五官科中以鼻病為多見,涕出清稀如水,淋漓不斷,鼻粘膜蒼白如紙,取用此方有立竿見影之效。
複發性口腔炎,日久不愈者,大多“中州虛冷”。透過《丹溪心法》口瘡嚼化官桂和《謝映廬醫案》下唇生瘡案用椒梅附桂連理湯的啟發,採用此方,效果也頗滿意。
鼻衄大量失血,出現亡陽。採用此方溫陽必須加用大量人參。
11.梔子柏皮湯:急性咽喉炎縱然病程日久的病例,也多為無虛有實者。對此凡主訴為有嚴重的疼痛、燒灼感,乾燥求飲,或作癢,大便秘結,脈正常、苔薄黃。局檢:瀰漫性充血,但不一定嚴重。後壁淋巴濾泡增生,小血管暴露,呈網狀散佈均屬本方的適應症。
12.旋復代赭湯:本方具補氣平肝,化痰降逆作用。癔性咽喉異感症,多因情懷不暢,肝氣鬱結,胃失和降,聚溼釀痰,痰氣搏結而致,雖臨床上還有半夏厚朴湯,但治此病降逆之功,遠遠不及此方。
13.甘草湯,桔梗湯:二方為最有名的喉科常用方,惟後人總要加幾味其他藥配方使用。
14.四逆湯:鼻衄大量失血,突然休克,面色蒼白,冷汗出,四肢厥冷,脈芤而沉細,終至伏而捫之不得,這是氣隨血脫,陽氣告盡之象。此時唯一的拯危救急,就是四逆湯。但大多還須加以人參大補元氣,使氣旺而血自生。
15.竹葉石膏湯:複發性口腔炎一般以中土虛弱,脾氣不振,同時還兼有心、肺、胃炎等五志之火的存在,致虛實互見者為最多,此種的口腔炎,是有竹葉石膏湯最為合適。
16.理中湯:複發性口腔炎中,很多是中宮虛冷所致。本方正以“分理陰陽,安和胃氣”(引用《成方切用》語)的作用來治療此病。因為中宮虛怯,非腐即爛了。理中湯正是幫助失去主宰的中氣,重掌大權。
17.防己黃芪湯:卡他性中耳炎的瀦積物,中醫視為敗津腐液的痰。但一入慢性途中,必然伴以虛證。不論痰的瀦積或氣機虛滯,空清之竅的阻塞壅滯,勢所必然。本方的作用也正是本病之必需者。
考本方四味藥,關鍵在防己。“散留痰”、“散結氣壅腫”、“利九竅”,而且“折莖吹之,氣從中貫,故專以通,疏導為用”。故甚適合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所求。
18.桂枝附子湯:寒性顳下頜關節炎、陰證頜骨骨髓炎,本方對這兩病的初期很有作用。
19.百合知母湯,百合地黃湯:二方均用治一切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的乾燥嚴重者。微有不同者,挾有虛火者,宜百合知母湯。挾有胃火者,宜百合地黃湯。
20.甘草瀉心湯:本方《金匱要略》主治“狐惑”,近人認為狐惑相當於白塞氏綜合徵,所以現在已廣泛取用於白塞氏綜合徵及複發性口腔炎。
21.酸棗仁湯:對慢性咽炎、乾燥性咽炎、鼻炎、萎縮性咽炎,還有某些耳聾、耳鳴、美尼爾氏病,尤其是伴有盜汗、失眠等,最喜用本方,或予以加減。
22.射干麻黃湯:治療由咽喉炎引起的咳嗽,其特點是咽喉先作奇癢,然後咳即隨之。方取射干、麻黃、紫菀、半夏、款冬花共五味,大棗可有可無。不用五味子和細辛,但經常根據病情與證型而有所加減。
23.葶藶大棗丸:本方專用治鼻塞為主的慢性鼻炎,方僅兩藥,但力峻性猛,用於實證見效甚捷,考主藥葶藶,所謂“獨用葶藶之苦寒,入肺經以洩肺閉。輔以大棗之甘溫,補脾土以和藥”。符合《本草圖解》的“入肺瀉氣,主肺壅上氣”。
但葶藶畢竟是峻藥,方中儘管有大棗緩和,虛人仍應忌用。
24.麥門冬湯:本方對慢性咽炎,咽部反射敏感,由於區域性分泌物的長期刺激,常引起噁心、作嘔的病者,是十分恰當的。
喻嘉言稱此方為:“治胃中津液乾枯,虛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其中人參與麥冬兩味是主藥,起到“人參甘溫,大補肺氣而瀉火,麥冬甘寒,補益水源而潤金”。慢性咽炎泛惡不明顯者,去半夏。
25.澤瀉湯:《金匱要略》:“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如其改為“耳中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也未始不可。“心下”當然可以歸納於手少陰,“心寄竅於耳”,則與手少陰也有聯絡。“支飲”是臟腑病理變化過程中的滲出液,那麼卡他性中耳炎的瀦留積液,也不折不扣的是“支飲”。所以經常用以治療初期的卡他性中耳炎,尤其是眩暈者,不過藥味太少,只有澤瀉、白朮二藥,故務必以加味用之。
26.黃土湯:長期、反覆發作不休的衄血,血量不多,立特爾氏區完好無損,粘膜蒼白。全身症狀有身涼少溫,腰痠,小便頻數,精神倦怠,甚至黎明洩瀉或浮腫。脈沉遲微弱。舌薄苔,質瘦而淡者,以黃土湯為最合適。
近來伏龍肝缺貨,可改用赤石脂,雖然它的補中不足,但收澀有餘,尚能代用。
27.瀉心湯:此方在耳鼻喉科領域裡用處十分廣泛,可治一切化膿性的急性炎症,方中黃芩瀉上焦火,黃連瀉中焦火,黃柏瀉下焦火。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
28.桂枝茯苓丸:本方作用活血化瘀,緩解症狀。我們利用此種功能,作為聲帶息肉的消散劑,療效較為滿意。但是,取用時還得有所加減,凡血性息肉,加減無多。白色的加消痰藥如昆布、海藻、瓦楞子、毛茨菇等,而甘草、桔梗則是必用藥物,此方效用誠如高學山評語“蓋取其漸磨”。
29.半夏厚朴湯:《和劑局方》加入大棗,稱四七湯。取意於四味藥,治七情病,故名四七。我們專用於梅核氣,但療效不太穩定。
30.甘麥大棗湯:本方除常用於癔性咽喉異症之外,還用於幻聽症、幻覺症、癔性失音和癔性失聽,療效都較理想。現在安徽省蚌埠中藥廠的“腦力靜”,就是用70%的本方,再加入30%的維生素、甘油磷酸鈉而成。湖北省武漢東山製藥廠的“腦樂靜”也是以本方作為主要成分。所以以上兩藥對神經性頭痛,很有療效。
《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確是經典著作,故成無己認為是:“仲景之方,最為眾方之祖。”李東垣也謂:“仲景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若神。後之醫者,宗《內經》法,學仲景心,可以為師。”故仲景方,廣泛地應用於耳鼻喉科病,並取得一定成績,是毫不足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