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秋末期至戰國末的幾百年裡,鬼谷子像是長命百歲的神人一樣,總是出現在代代才人的閱歷裡,某某師從鬼谷子。人們不禁要問,鬼谷子到底活了多久,以至於人們開始懷疑鬼谷子是無有其人?
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鬼谷子曾任楚國宰相,身懷曠世絕學,智慧卓絕,精通百家學問,是縱橫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謀略家、兵家、陰陽家、外交家、語言學家、法家、名家、發明家、醫學家,更是偉大的教育家。
而各家中又以兵家與縱橫家者成就最為顯著且最為人所熟知!例如戰神白起戰無不克,戰神王翦橫掃六國。例如常以“一人之言,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勝過百萬雄師!”來形容蘇秦和張儀。太史公司馬遷就曾在其《史記》中鄭重寫道:“此二人真乃傾危之士也!一笑則而天下興,一怒使諸侯懼”。
無論是鬼谷子還是其弟子,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非常巨大。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為王禪老祖。
例如據史料記載,縱橫天下的張儀蘇秦便是鬼谷子的弟子,還有戰國爭雄的孫臏龐涓也是鬼谷子的弟子,傳說在秦國實行變法的商鞅亦是鬼谷子的弟子……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鬼谷先生的智慧教育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李斯、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甘茂、樂毅、毛遂、趙奢、李悝、徐福等500多位精英。
鬼谷門人遍佈各地、風雲一時,個個都建立了不朽功業。龐涓遇羊而榮,孫臏逢戰不輸,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入秦國為相;還有商鞅、李斯,一個為孝公改革變法,一個助始皇一統山河!至於後來東渡日本的徐福,據傳則成了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
春秋戰國地圖
一、鬼谷子其人是否存在鬼谷子其人,出生不詳,死亡時間不詳,年歲不詳,歷史上有沒有這個人,不詳。就是這麼一位說不清、道不明的主,居然是一位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之術、獨攬天下大智的“奇人”。
一般認為,鬼谷子,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清溪鬼谷,故而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採藥修道,於嵩山東南學仙,系道家老學五派之一。這五派分別是:老學,蘇張、鬼谷子一派,申、韓一派,楊朱一派,莊、列一派,尹文一派。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一曰數學;二曰兵學;三曰言學當;四曰出世。關於鬼谷子是否存在,大致有三種觀點:
其一,是以傳統史書《史記》、《戰國策》為代表,認為鬼谷子確有其人。而且1973年漢王堆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是其較為可靠的佐證。例如在《史記·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還有在《史記·張儀列傳》中說“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自古以來,《史記》被公認為是一部新史,而且著述年代離鬼谷子、蘇秦、張儀所處的年代最近,可信性較強。至於距離鬼谷子、蘇秦、張儀所處的年代較遠的史料則可靠性不高,但是考古資料除外。
其二,鬼谷子其人並不真實存在,歷史上的鬼谷子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有一種觀點認為是蘇秦為了神秘自己的出身而杜撰的。例如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引樂一注謂“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認為蘇秦為自己而編造了一個鬼谷子,目的是將自己神秘化。另外,《意林》、《舊唐書》、《新唐書》等書也持類似觀點。
其三、既然鬼谷子被說的這麼神秘,索性將其神化,於是就有了“鬼谷子是一位神仙”的看法認為鬼谷子是一個超越時空力量的化身。最早持這一說的是《金樓子》,其後出現的《錄異記》、《太平廣記》、《道藏目錄詳註》等都持這種觀點。
經過後代學者的不斷考證,我們現在所知的鬼谷子生平:鬼谷子,春秋末戰國初人,姓王名詡,又名王禪、王利,號玄微子。因隱居鬼谷山中,故自稱鬼谷先生。縱觀歷史,對他的記錄很少,所以連他的出生地都弄不明白,有人說位於現今的河南,有人說位於現今的河北。也有人相傳他活了1000年之久,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得到世人肯定。
二、鬼谷子門徒考鬼谷子及弟子年代
從鬼谷子及弟子年代一圖中可以看出,鬼谷子生活的年代與傳聞的五個弟子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交集。這樣反推過來,史書所說的商鞅、張儀、蘇秦、孫臏、龐涓學於鬼谷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傳說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傳說裡面有可信的成份,這絕不是空穴來風。有記載稱,他20歲開始出山,到各個國家遊說,雖然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具體的事情,但是先後收了張儀、蘇秦、孫臏、龐涓等眾多出色的弟子。商鞅是否為鬼谷子的弟子,這個問題爭議比較大。
商鞅的老師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公叔痤和屍子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不太可能是鬼谷子。鬼谷子最出名的學生包括孫臏和龐涓、蘇秦和張儀,商鞅的成就從各方面來說都不會次於此四人,如果商鞅是鬼谷子的學生,應該不會沒有記載。
商鞅信奉的是西河學派,而公叔痤正是西河學派的傑出代表,且商鞅年輕時期就拜在公叔痤門下做門客,很受公叔痤欣賞,併為其在魏王面前所大力舉薦。因此,商鞅很有可能是公叔痤的學生。
屍子,戰國時思想家,魏國人,一說魯國人。明於刑名之術,被稱為“屍子”。劉向曾說:“今按《屍子》書,晉人也,名佼,秦相衛鞅客也。衛鞅商君謀事畫計,立法理民,未嘗不與佼規之也。商君被刑,佼恐並誅,乃亡逃入蜀。自為造此二十篇書,又六萬餘言。卒,因葬蜀。”
這裡邊提到屍子曾經做商鞅的門客,並且在商鞅執掌秦國的時候為他出謀劃策。因此,很可能也是商鞅的老師。
也有一種說法為鬼谷是一個門派,掌門被稱作鬼谷子。如果你仔細查探鬼谷子在歷史中的身影的話,會發現他從春秋末期出現,戰國末期消失,這幾百年的時間可不是一個人能活的。李悝也是其中一任鬼谷子,他的學生裡最著名的是就白起和商鞅,一般論鬼谷派的師承也是這麼論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商鞅可以說是“鬼谷子”的徒弟。因此,商鞅不是鬼谷子弟子的可能性更大些。後世的藝術作品如小說等,不可盡信,希望大家還是以史料為重。
另外,《鬼谷子致蘇秦張儀書》一文是在南朝梁文學家殷芸所作筆記小說殘卷發現的,或雲《殷芸輯自鬼谷子先生書》。鬼谷子原意是勸二徒功成身退,以求永年。《鬼谷子致蘇秦張儀書》中如是說:
“二君足下,功名赫赫,但春華到秋,不得久茂。日數將冬,時訖將老。子獨不見河邊之樹乎?僕御折其枝,波浪激其根;此木非與天下人有仇怨,蓋所居者然。子見嵩岱之松柏,華霍之樹檀?上葉幹青雲,下根通三泉,上有猿狖,下有赤豹麒麟,千秋萬歲,不逢斧斤之伐:此木非與天下之人有骨肉,亦所居者然。今二子好朝露之榮,忽長久之功,輕喬松之求延,貴一旦之浮爵,夫'女愛不極席,男歡不畢輪',痛夫痛夫,二君二君!”
其大體意思是說:你們兩個人啊,都是功名蓋世、赫赫威名!但你們也要知道,一年四季,草木並不會一直茂盛下去。總有冬天到來的時候,人總有老去的時候,你難道沒有看到河邊的柳樹嗎?僕役們折它的樹枝, 波浪衝刷著它的根。並不是因為它於天下有仇,都是他所處的環境決定的。華霍上的檀木,嵩岱上的松柏(這裡的華霍,嵩岱都是高山名,這句話借指高山上的樹木),它們的葉子上通青雪,他們的根下達三重泉,樹上有鸞鳥鳳凰一類的神鳥,樹下有虎豹麒麟一類的神獸,聳立千萬年也不會遭到砍伐,這並不是因為這些樹和天下關係親密,這也是其所處的環境決定的啊!現今你們貪圖一時的榮華,而疏忽長久的功績。真是讓人痛心啊!
三、張儀蘇秦糾紛問題1.張儀蘇秦年代年輩
關於合縱和連橫的代表人物蘇秦和張儀,史學界一直疑點重重。張儀與蘇秦的年代、年輩、主張以及有沒有入秦為相一直眾說紛紜,沒有蓋棺論定。張儀與蘇秦的年代爭議大致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戰國策》裡認為的,蘇張幾乎生活在同時,二人一縱一橫,互相著文攻擊對方;
第二種觀點是《史記》中認為的,蘇秦與張儀為同代人,甚至還認為在蘇秦發跡後,張儀受蘇秦激勵而入秦,又記張儀之卒在蘇秦之後,也均與史實不符。
公元前334年(燕後文公二十八年)蘇秦說燕;
公元前327年(秦惠文王十年)張儀相;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更元元年)相張儀將兵取陝;
公元前324年(二年)相張儀與齊楚會齧桑;
公元前323年(三年)張儀免相,相魏;
公元前318年(八年)張儀復相;
公元前312年(楚懷王十六年)張儀來相;
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元年)張儀、魏章皆出之魏;
公元前309年(魏哀王十年)張儀死。
《史記》張儀的年代基本正確,而把蘇秦的經歷提早了約三十年。
第三種觀點則是在1973年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所表明:蘇秦的年輩比張儀晚,蘇秦的主要活動均在張儀身死之後。張儀在秦國任相時,蘇秦還沒踏入政壇。不同於《史記》與《資治通鑑》所言。然而有些學者認為《戰國縱橫家書》關於蘇秦的記載並不可靠。
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
按照《史記》和《資治通鑑》的記載,是先有的蘇秦遊說六國,成為主持六國聯盟的縱約長,兼任六國的國相。蘇秦相六國,大約在公元前333年,使得秦國15年不敢出函谷關。這是《史記》和《資治通鑑》的觀點,蘇秦和張儀同時代,蘇秦比張儀略早。但是在1973年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卻有相反說法。該書表明,蘇秦的年輩比張儀晚,蘇秦的主要活動均在張儀身死之後,張儀在秦國任相時,蘇秦還沒踏入政壇。
據考證,張儀在前,蘇秦在後,和張儀同時的應該是公孫衍、惠施、陳軫等人。蘇秦是張儀死後才在政壇上初露頭角的。在縱橫家中張儀顯然是蘇秦的前輩。那麼到底哪一種說法是真的呢,史學家一直有爭執,至今無統一定論。
2.蘇秦究竟有沒有入秦為相
蘇秦最初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在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潦倒而歸。然後他刻苦攻讀《陰符》,開始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後,提出了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但是由於史料本身的矛盾和解釋的差異,史學界對蘇秦有沒有相六國,有爭議。
除了公元前333年的相六國一說。在《史記》和《資治通鑑》還記載,公元前318年楚、魏、韓、趙、燕五國攻秦,這時合縱的並不是六國,而是五國,而且主推人物也不是蘇秦,而是公孫衍。
根據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成功合縱五國攻秦(齊、韓、燕、趙、魏),則發生在前288年,當時秦為西帝、齊為東帝,差了30年!《史記》記載這時蘇秦已經死了……這顯然是矛盾的!那麼,蘇秦有沒有相六國,還需考證。
3.主張合縱的是蘇秦還是公孫衍?
其實這個爭論,還是針對張儀和蘇秦誰早的問題。倘若蘇秦比張儀早,那麼毫無疑問,主推合縱的是蘇秦而不是公孫衍。反之,蘇秦比張儀晚,根據史書記載,公孫衍曾合縱五國攻秦。也就是說,張儀和公孫衍是同時代的人物,張儀是破解公孫衍的合縱。也就是說,先有公孫衍,後有蘇秦,主推合縱的是公孫衍。這種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但是如果按照這種說法,蘇秦晚,那麼蘇秦相六國就不可能了,顯然史書又矛盾了。真相到底是什麼?這就需要考古的發現來佐證了。關於合縱連橫,張儀和蘇秦的爭執,一直不斷,至今無解!!
我們一提起蘇秦,便習慣於將其與張儀並稱,甚或在張儀之上。把他看做是合縱的旗手,反秦的先鋒。其實不然。無論從年輩資歷或成就影響觀之,蘇秦只能與陳軫、李兌同伍。能與張儀比肩,並作“縱橫雙擘”的則另有其人——公孫衍。
蘇秦與張儀根本不是同一時代的人。張儀於公元前328年相秦,登上歷史舞臺。而蘇秦於前287年才在歷史上登臺,與李兌約5國攻秦。兩者相距50年有餘。按25年為一代人的中國傳統推斷,蘇秦晚於張儀兩代人還不止。如果這完全是主觀臆斷,不足為信的話,亦有事實為證。張儀主要活動於燕易王年間,蘇秦生活在燕昭王時代(為燕昭王的親信),而燕昭王是燕易王的孫子,他們之間還隔著燕王噲一代。如此,蘇秦亦晚於張儀兩代。由是觀之,但張儀遊說於諸侯之間時,蘇秦尚在襁褓之中,也許還未來到這個世間,何談二人縱橫角逐,並行天下?
四、連橫合縱定蘇張先後一、連橫約從
“連橫約從”戰國時期由張儀蘇秦提出的光輝戰略思想,也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外交思想,這兩大戰略思想幾乎籠罩了整個戰國時期,一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
“連橫論”是張儀遊說秦王時提出的戰略思想,主張秦國聯合趙、韓、魏三國,與北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相抗衡,從而實現強秦東出的稱霸宏圖,因地理位置呈現橫向,故而稱之為“連橫論”。後成為與蘇秦“合縱論”相抗衡的思想觀點。
影視裡的秦惠文王
“合縱論”是蘇秦最為卓著的思想,主張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聯合起來,形成統一的聯盟,以抵禦秦國的東出。“合縱論”有兩層含義,其一是以進攻為防守,六國結成聯盟,主動向秦國發動攻擊,深入秦國腹地,或者封鎖函谷關使秦國不得東出,以瓦解虎狼之秦;其二是六國結盟以後,當其中的任意一方遭到秦國的攻擊時,其他六國不能坐視不管,必須群起而救之,這種形式就像二戰時期的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結盟的六國之間不能行使“綏靖”政策。
1.“連橫論”
連橫論,就是“合眾弱以攻一強”。戰國中後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日益強盛,不再甘心居於一隅之地,遂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東方;馬陵戰後,齊國代替魏國成了中原地區的霸主。這樣,秦、齊都以向中原地區擴張作為自己的主要發展方向,已有的混戰局面更為錯綜複雜。處在東西二強夾擊下的韓、趙、魏三國為了圖謀自存,聯合起來並且北連燕、南接楚,東抗齊或西抗秦,被稱為“合縱”,也就是“合眾弱以攻一強”;如果弱國被齊國或秦國拉攏聯合,進攻其他弱國,就被稱為“連橫”,就是“事一強以攻眾弱”。
春秋戰國地圖
到戰國晚期,樂毅破齊,齊國一蹶不振;長平之戰,趙國嚴重削弱,秦國取得了對東方六國的絕對優勢,合縱連橫政策也就包含了新的含義:即東方六國併力抗秦,稱為合縱;秦聯合東方某一弱國對付其他弱國稱為連橫。
2.“合縱論”
"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是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其相應對策則是透過六國聯盟遏制秦國,以求維持以崤函、河西為界線的東西兩個戰略區域的力量均衡。
蘇秦的合縱說首先是基於一種地緣政治的分析。他深諳天下山川形勝,熟知各國力量現狀,他每到一國即首先向當局者詳陳該國的地緣環境形勢,蘇秦提醒山東六國首先應明確各自的安全狀況,他反覆告誡六國的君主,要明白這一形勢。即他們共同的危險來自西方側翼的秦國。由於秦國享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地形地勢優勢、體制優勢,將來必定是一種能夠凌駕於六國實力之上的強權力量。因此,六國中每一個國家都絕對不能與秦國單獨媾和以求苟安一時,更不能與秦結為同盟,那不啻是與虎謀皮。擺在他們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六國從秦",併力西向以抗秦。
蘇秦的合縱理論極其注重地緣因素的重要性,並充分論證了六國結盟與其地緣政治因素的內在關聯。蘇秦認為,山東六國在區位上相互關聯,有著表裡相屬、唇齒相依的利害關係,應視為一個有著共同利益的戰略整體。六國應充分利用這一整體性,以求在戰略上相互依託、相互策應、互為犄角,從而在對秦作戰中造成有利的態勢。他反覆向六國的當政者陳述這一關係。
蘇秦睿智地看到,如果一國遭到秦國的攻擊而其他國家坐視不救,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猶如多米諾骨牌,一個倒下,其餘的將依次倒塌!戰國後期的歷史發展證明,蘇秦的分析是極具預見性的,山東六國在一段時間內採取了合縱戰略,即便是三心二意的,也確乎有效地遏制了秦國東向擴張的勢頭達到15年。後來六國雖未免於逐個被秦國吞滅的命運,但這非但不能歸咎於合縱之策,而恰恰說明山東六國沒有始終如一地貫徹實施合縱之策,以及六國政治家們偏狹的一己之私、低劣的戰略目光,加以彼此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等因素所致。
合縱是圍繞著戰國七雄間地緣政治關係而產生的大戰略,更是一種處理國際間政治軍事關係的原則和方法。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蘇秦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
總而言之。透過對《史記》、《戰國策》以及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對比,結合當前的考古成果,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1、鬼谷子其人可能存在,其壽命也可能達到80多歲。傳說中的張儀、蘇秦、孫臏、龐涓皆可能師從鬼谷子,但商鞅為鬼谷子一說法可靠性不強。
2、《史記》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權威的史書,並不是絕對可信的。其中的不實之處不僅反映在與《戰國縱橫家書》的矛盾之處,而且我們還可以透過《史記》中為了抬高世家、列傳主人地位而故意神化故事看出。
3、根據合縱連橫出現的邏輯順序,基本上可以確定張儀蘇秦的政治活躍期。張儀因主張連橫而早於蘇秦,蘇秦因主張合縱而晚於張儀。蘇秦究竟有沒有入秦為相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