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開國十大大將之首,他文武兼備,在戰場上屢出奇兵,百戰百勝。他胸懷磊落,為人謙和,淡泊名利,推辭了偉人封他為元帥的軍銜。他表示只怕軍銜太高,軍銜低點無所謂。這樣一位頗有古代儒將之風的將軍,作為父親的時候會是怎樣的呢?為什麼會把還不滿3歲的兒子毫不留情地扔進水中呢?
1942年,粟戎生出生在江蘇揚州的外公家,當時他的父親慄裕正率領著部隊進行著反圍剿和反清鄉的鬥爭,雖然戰鬥依然艱難,但持續多年的抗日戰爭正慢慢地走向結束。他外公也是一位愛國人士,他非常欣賞慄裕將軍,也十分羨慕他的戎馬一生。所以在給外孫起名字的時候起了戎生二字,因戎而生,希望他能像他父親一樣成為一名不敗將軍。
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慄戎生一出生就被寄予了厚望。他的幼年是在部隊中度過的,那時部隊中的將士越來越多,為了解決他們後顧之憂,部隊裡辦起了保育院,讓他們的妻兒也能在部隊裡得到妥當的照顧。慄戎生出生不久,她的母親也開始隨軍,而他就被放到了保育院裡。
保育院有點像現在的託兒所,但它是移動式的,戰爭打到哪裡,保育院就跟到哪裡,以當時的條件可想而知有多艱苦。她的母親常常笑說他是在籮筐中長大的,因為經常轉移陣地,每次都是由戰士用扁擔一頭挑著他,一頭挑著電臺。後來慢慢有了馬和騾子,就經常把他放在馬和騾子的背上馱著走。
如此艱苦困難的環境下,他的父親慄裕還是怕他被養成了安逸惡勞的性格,在他快滿3歲的時候,就要求他要學會游泳。可憐當時幼小的慄戎生還從來沒有下過水,望著不知深淺的河水不知所措。然而平日裡和藹可親的父親卻完全變了一個人,拿起早就準備好了的竹筒,讓他抱緊,就要他跳下去。並且在他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被父親一把抱起拋向了河裡。
他的母親想阻攔的手都沒來得及伸出,就看見慄戎生緊緊抱著竹筒浮在河面上,要哭不哭的樣子,而他的父親慄裕則哈哈大笑:"不要怕,自己遊!我會看著你的。"就這樣在母親的埋怨聲和父親的笑聲中慄戎生學會了游泳。慄裕對兒子的毫不留情地一拋讓我們看到了他作為一名父親是嚴厲的,還有遠見,從小時候就開始鍛鍊孩子的毅志力,為慄戎生後來成為將軍塑造了堅毅的品格。
隨著國家解放,慄戎生也漸漸長大了,從小時候起他就想當兵,想成為像父親一樣的將軍。1961年他考上了哈爾濱軍工學校,在畢業那年上了前線。在雲南援越抗美的一個導彈分隊中一干就是四五年,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排長。後來部隊調回內地,又發生了中蘇關係緊張,珍寶島戰爭爆發的事情,慄裕將軍把自己寫的詩送給了兒子:半世生涯戎馬間,徵騎倥傯未下鞍。爆炸轟鳴如擊鼓,槍彈呼嘯若琴彈。
這是他自己戎馬一生的寫照,彈鳴槍嘯間,就取得了戰鬥的勝利。用來鼓勵慄戎生繼續上戰場,學有所用,報效祖國。慄裕就是這樣的父親,他的兒女們回憶他的時候都說,別人的父親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到安全舒適的環境下生活,而他們的父親,往往是動用職權把他們都趕到最艱難最困苦的環境下去鍛鍊。常常讓他們不要貪圖機關工作的安逸,不要貪戀家庭的溫暖。如此想來慄裕把不到3歲的慄戎生毫不留情地扔進水中只是他鍛鍊孩子們的一個開端。
為什麼慄裕將軍總是提出讓兒女到艱苦的環境中去?慄裕將軍戎馬倥傯的一生,經歷了無數次戰爭,他有著精湛的指揮藝術,並且有著常勝不敗的紀錄,成為戰爭史上的奇蹟。偉人曾經贊他指揮得當是勝利的前提。也說他是他戰友中最會帶兵打仗的人。他曾多次負傷,在戰場上和死神對決,九死一生也決不放棄。他敢於斗膽直陳,積極主動的執行上級下達的任務。
他淡泊名利,無私無畏,有著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格。他的這些輝煌的經歷,他的從無敗績的一生的經驗,讓他在對兒女教育的問題上總是有些發人深思,遠見卓絕。在他的教導下慄戎生不負所望的成為了一名將軍。雖然他的一生難免籠罩在父親的光環之下,但是他仍然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像父親要求的那樣,無論走到哪裡,都深入基層,不怕苦,不怕難,只要能把工作做好。
結語雖然慄裕把不滿3歲的兒子毫不留情地扔進水中,看起來非常無情,但這是他對兒子的教導方式。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經過那些戰火的洗禮,經過那些艱難困苦的鍛鍊,他們都得到了很大的成長。慄戎生就非常感謝他的父親,父親不僅給了他生命,還培養了他高度的責任感,學會了無私無畏,淡泊名利,讓他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能夠保衛國家,保衛人民,用畢生所學為祖國做貢獻。這是他一生得到的父親給予的最寶貴的財富,他終生都感謝父親傾心的栽培和教誨。